信誼基金會針對家庭中小學生的「入學前準備」和「入學後孩童適應」進行調查,發現 83% 家長會讓孩子提前學習注音符號, 58% 家長讓孩子提前學習英語課程或暑假先修課程。
信誼基金會追蹤調查 4000 多個小一新生家庭,以二波段進行調查,瞭解小一家庭「入學前準備」和「入學後孩童適應」,完整呈現小一家長與新生的生活、學習準備和適應面貌,調查結果歸納為五大發現。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認為,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學習是循序漸進。她建議,無論是幼兒階段,還是小學階段,家庭教育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上了小學,就把教育的責任放手交給老師,放心不是放任,孩子任何一個階段,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支持仍是最重要的關鍵。
信誼基金會主任秘書譚合令表示,就兩次調查都參與的 1207 份問卷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入小學前孩子的學習預備能力及社會能力越好,進入小學的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表現就越好。
第二個發現,入學前 83% 家長會讓孩子提前學習注音符號、 76% 加強專注力的培養、 74% 注意孩子的握筆姿勢並帶孩子練習運筆、 58% 家長讓孩子提前參與英語課程、在暑假讓孩子上小一先修課程。
不過,注音真的越早學習越好嗎?她也解釋,「入學後孩童適應」調查發現,超過 9 成的孩子在入學前便已開始學習並能正確認讀注音符號,但開學後經過 10 週的學習,是否提前學習注音的差異,只有較難的拼讀能力與拼寫能力有些微的差異,就整體注音能力來看差距並不大。
第三個發現,譚合令指出,上小學前近 5 成家長所擔心的孩子同儕互動問題,入學後雖已下降緩和,卻仍有 35% 家長感到擔憂。對於孩子的情緒變化和人際衝突狀況雖不如想像嚴重,但仍有 24% 家長認為小學後孩子的情緒變化和人際衝突問題增加。
譚合令表示,第四,小一新生入學適應與親師溝通順暢度的關係,變異數分析後發現,親師溝通順暢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表現,當親師溝通越順暢時,相對孩子的適應表現就越好。
她說,第五在「入學前準備」調查,家長對孩子的各項預備能力充滿信心,也認為自己為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入學後孩童適應」的調查也顯示 77% 孩童經常,或總是對小學課業持高度的興趣、樂於學習。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