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國推金融業11條開放 學者:對台業者誘因有限

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今天宣布推出 11 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學者認為,正值中美貿易戰,此時宣布開放措施,「有點做給美國看的意味」;不過,保險業需要長期蹲點經營,台灣業者礙於限制,已經錯過發展黃金期,新措施誘因有限。

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推出 11 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包括放寬外資保險公司准入條件、取消 30 年經營年限要求、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支持外資全資設立或參股貨幣經紀公司及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等。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官員表示,中國市場開放外資保險公司持股比例及取消經營年限限制,金管會樂見其成。不過,目前尚未接獲已參股中國壽險的台灣壽險公司有提高持股比例需求。

政治大學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朱浩民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逐步開放金融市場是既定政策,加上美中貿易戰,此時宣布 11 項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有點做給美國看的意味」。

東吳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看法相同,他指出,在美中貿易戰的壓力下,中國進一步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准入條件,並不令人意外,中國總要做點姿態給美國看,讓其金融業與國際接軌,雖然也因此增加中國本土金融業競爭壓力,甚至壓縮獲利空間,但卻帶給境內金融消費者較好的服務品質。

他認為,中國在放寬外資金融業准入條件的同時,通常又會特別優先考慮放寬台灣金融業進入市場條件,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現象。

許嘉棟說,中國漸進式的開放措施,必然造成國內金融業獲利減少,但引進外資金融業的營運模式,也必然在競爭中提升整體金融業的水準,開放有得有失,但這些都是國際間已有的發展模式。

不過,朱浩民指出,台灣大型保險公司 10 幾年前開始西進,但發展表現不佳,像是中國海航集團和台灣新光人壽合資成立的新光海航人壽就長期虧損。

他也說,保險業需要長期蹲點經營,台灣保險業者礙於兩岸金融政策限制,已經錯過發展黃金期,「該進去都進去了」,中國政府此時調節市場開放,對台灣業者誘因有限。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