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常說「老了不中用」,也怕變老。專家指出,變老不是通往悲傷的單程票,應拋開年齡歧視,負面言語如「我一定是得了老年癡呆症」「抗老」等應不要再說。
近日社群軟體又吹起一股「老照」風潮,不少民眾上傳自己「變老」的樣子,但多數留言都是負面的評價:「歲月好殘忍」「老了,太可怕了」「好醜」「我要存錢美容」等。不過,看待「變老」這件事,其實可以更正面。
暢銷書「慢活」(In praise of Slow)作者卡爾‧歐諾黑(Carl Honore)曾引發全球響應「慢活」運動,他的最新著作「終極慢活」,開宗明義點出「現在是當老人最好的時代」,變老的方式正在發生革命。
歐諾黑在新書中指出,公共論壇在探討壽命增長現象時,通常憂心忡忡,媒體報導時也常說「銀髮海嘯來臨」,甚至預言老人多,將帶來經濟停滯、勞工短缺、社福崩潰、世代相爭等。「我們恐懼社會上的老人,也害怕自己變老。」
但無論如何抗拒,變老,是生命無可避免的環節。歐諾黑說,從現在起 1 年後,所有人都會多 1 歲。這件事情無從改變,但可以改變變老的方式,以及要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變老。現在也是拋開年齡偏見的時候,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哪個年齡才可以做什麼事情的界線愈來愈模糊。
歐諾黑開始在世界各國收集顛覆你我想像的老年生活。如在泰國初興米粉廠工作 40 年、高齡 73 歲的清潔人員卡蘭旺。她每週工作 6 天,每天 8 小時。工作讓她活力充沛,職場上的年輕同事常向她詢問生活和戀愛的事情,彼此就像一家人。
又如在 36 歲創下網球史上年紀最大球王紀錄的費德瑞(Roger Federer),他曾說過:「我不認為年齡本身是問題。」也有愈來愈多年長者試著挑戰極限,如 82 歲女性嘗試跳傘、 87 歲男性開始練舉重、全球年紀最大的瑜珈老師則是 98 歲。
歐諾黑表示,人上了年紀後,行動能力、新陳代謝、記憶都會衰退,腦部變化也會影響認知功能,大腦好像用了好幾年的電腦,處理速度變慢,專注力也下降。但是,這些變化沒有扼殺創意,且科學已經證明,人腦極度擅長彌補老化帶來的改變,甚至可以借力使力。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顯示,步入中年後,人類解決困難時會動用腦中更多的區域。日積月累下,可以促成區域間豐富的互動,刺激創意思考,如果再加上經驗與知識助陣,效果更佳。
歐諾黑說,讓大腦保持靈活的訣竅,包含吃健康食物、睡飽、避免承受過多壓力,都是很好的開始。大腦也適用「用進廢退」,就像肌肉一樣,多動就會健康。如強迫自己解決問題、處理複雜事務、學習新東西等。
一項實驗結果顯示,專家請一群完全沒有基礎的 60 歲以上人士,每週花 16.5 小時學習數位攝影。過了 3 個月後, 76% 的人記憶測驗分數提升。大腦掃描也顯示,與注意力、專注力相關的神經網絡得到強化。甚至在攝影課結束後,相關效果仍維持 1 年以上。
歐諾黑指出,年齡漸長後,主要的學習障礙不是老化的大腦,而是年齡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使人失去信心。與其否認自己的年齡、騙自己還年輕,或許可以採取更明智的作法:從正面的觀點看待老年,從根源解決問題。
歐諾黑說,老沒有想像的這麼糟,即使有些事情確實會走下坡,但有些方面則會漸入佳境。但目標不是要從崇拜年輕改成崇拜老年,而是沒有任何年齡應該受到貶抑或敬重,每個年齡都有各自的喜悲。每個人生的時期都值得活。每個年齡都應該開心迎接。
「大家多多思考自己的未來。」歐諾黑建議,先替人生下半場做好規劃,能讓人不再那麼恐懼老之將至。應該揚棄「讀書、工作、退休」 3 段式人生,誰說一定只有小孩跟年輕人才能讀書,人生中段只能永無止盡地工作、成家立業,最後緊抓殘留的暮年遊山玩水。
歐諾黑也說,有些詞彙或習慣說法應停止使用,如「我一定是得了老年癡呆症」「以你的年齡來說算不錯了」「抗老」等,因年齡會影響態度,年紀帶來的是優勢。
否認自己的年齡,也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經歷和方向。接受自己的年齡,可以消除常與老化連結在一起的遺憾和自我厭惡。
此外,歐諾黑說,雖然很難完全愛上變老這件事,因變老會失去一些東西,尤其是臨終前的那段時間。但死亡會促使人珍惜剩下的時間,這是變老帶來的正向作用。「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死,沒讓我擔心變老,反而讓我想要把握時間好好活著。」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