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捷運PM2.5濃度居冠 環保署:測量方式不同

圖片來源:中央社

根據「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捷運竟是 PM 2.5 濃度暴露最高的交通工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表示,這項結果只是瞬間數值,平均濃度最高的仍然是機車。

環保署與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2017 年度針對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腳踏車等 6 大交通方式,進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結果報告指出,細懸浮微粒(PM 2.5 )濃度暴露排名最高的竟是捷運。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專門委員徐淑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國衛院使用的方式是以空氣盒子進行測量,在定點容易受到周遭環境或瞬間污染,而呈現高值。

她說,捷運測量處是在月台,列車進站時的狀態,因為車剛進站會有一陣風,在地下化且沒有閘門完全阻隔的站台,粉塵或微粒很容易因風而起,導致瞬間數值高升,與一般理解搭捷運的觀念不一樣,並不是一直維持高濃度的 PM 2.5 。

徐淑芷指出,雖然測量捷運 PM 2.5 濃度瞬間值容易升高,但因為民眾不是長時間曝露,整體來看相較於其他交通工具而言還是低的;捷運公司也有定期清理軌道、集塵等,降低因風揚起粉塵的情況,在地面的捷運車站雖然容易受到外界空氣污染源影響,但不會有列車進站時因風瞬間揚起的粉塵。

徐淑芷進一步說明,環保署 2017 年另外也有進行「通勤空氣污染物暴露量調查」,在台北都會區設定 4 段通勤路程,由台北車站出發,分別抵達南港、板橋、新店及北投等,在不同交通工具中測 PM 2.5 平均濃度。

監測結果,以騎乘機車通勤 PM 2.5 暴露量平均濃度最高,因道路行駛時難以避免接近高污染車輛,致使 PM 2.5 暴露量有瞬間攀升嚴重污染的情形;其次為公車,因為常處於主要交通要道,車門開啟時車門外常受到摩托車圍繞,使移動源污染物進入車廂;第三才是捷運,會受站區或車廂的換氣設備效能主導整體空氣品質。

徐淑芷強調,現在捷運車廂內的空氣濾網、通風都做得很好,基本上車廂內的值都非常低;還是鼓勵民眾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相較於騎機車、步行或腳踏車等,比較不會直接暴露在空氣污染源中。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