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人民幣兌美元破7 目的顧慮影響一次看懂

圖片來源:中央社

5 日人民幣兌美元貶破死守已久的「 7 元」大關,全球股匯市驚嚇重挫,但隨人民幣貶勢未如預期急遽後,亞幣由貶轉升;人民幣後市如何發展、貿易戰戰線是否延燒至貨幣戰,外銀、學者這樣解讀。

不滿美中貿易談判牛步, 2 日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在推特上揚言,將於 9 月 1 日對剩餘 3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瞬間拉高市場緊張氛圍。隨川普投下變化球,中國也反擊,宣布停止向美國採購農產品;本週更先後鬆手讓人民幣兌美元的在岸、離岸及中間價貶破「 7 元」重要心理關卡,為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首現,刺激川普隨即點名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

美、中雙方你來我往,引發外界擔憂,中國人行可能促貶人民幣作為對抗美國貿易戰武器,加上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國家央行態度「轉鴿」,光本週就有印度、泰國、紐西蘭及菲律賓等 4 央行有降息舉動,更使市場關注,貨幣戰、貨幣競貶是否真會發生。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破 7 」,中國人行真要「放手」?

5 日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及離岸價格雙雙貶破 7 元兌 1 美元大關, 8 日中國外匯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也「破 7 」,皆為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挑動全球市場敏感神經。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認為,觀察本週人民幣中間價雖連日下調,至 8 日降至 7.0039 元兌 1 美元,創逾 10 年新低,不過,下調幅度接連幾日小於市場預期。根據官方公式,人民幣中間價主要是由前天收盤價、對一籃子貨幣變動情形及「逆週期因子」決定,其中「逆週期因子」屬於中國央行的「政策性調控」手段。

劉家豪向中央社記者解釋, 6 日及 7 日實際中間價下調幅度,都小於市場根據客觀數據計算的結果,反映中國人行實際上是利用「逆週期因子」,拉回人民幣貶幅,表態雖然不再「守 7 」,但也無意加速促貶人民幣,也未對匯價「放手」;當市場解讀到上述訊息,人民幣等亞幣即普遍由貶轉升。

中經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也認為,雖然人民幣「破 7 」,但連日以來匯價也暫時僅在 7 元關卡上下震盪盤旋。雖然市場對「破 7 」反應劇烈,但對中國人行來說,面對目前情勢,未必需要耗費更多外匯存底,將 7 元當成底線,反而可消除市場對護盤的心理預期。

劉孟俊指出,另一方面,判斷人民幣「破 7 」偏向中國採取的預防性動作, 9 月川普若針對剩餘 3000 億元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還有空間以貶值來因應;不過,根據市場估算,若美國進一步將加徵關稅拉高至 25 %,人民幣貶值也難抵銷衝擊,長期來看,匯率應不會是化解關稅打擊的主要解方。

*人民幣接下來怎麼走,中國人行真可無後顧之憂進行促貶?

渣打主管劉家豪預估,人民幣將持續面臨貶值壓力,但會呈現緩貶格局;估算假設美國真的再對剩餘 3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人民幣兌美元貶到 7.2 至 7.25 元可抵銷衝擊,假設上述情況發生,人民幣可能緩步朝此價位靠攏。對中國人行來說,人民幣貶太多,進口價格將相對變得太貴,衍伸內需問題,也會造成償還外債壓力升高。

中經院學者劉孟俊也指出,因為一些內部壓力,人民幣很難大貶或久貶,首先,中國石油、糧食很高比重都靠進口,人民幣貶太低,立刻會對進口物價、通膨造成走升壓力;其次是,中國短期須償還的外債比重偏高,人民幣貶值,將升高償債成本。

劉孟俊表示,中國雖然企業債、地方債、家庭債等債務總計占GDP比重與歐美等國差不多,但實際上很高比重都是在 2008 年後快速累積的債務,不像歐美國家是長期累積,短期還款壓力更高。累計至 2018 年底,中國外債餘額達人民幣 1 兆 9652 億元,其中,短期債務比重就高達 64.7 %,加上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仍高,都是牽制人民幣難以長期或過度貶值的因素。

*人民幣「破 7 」,多國央行宣布降息,繼貿易戰後,貨幣戰真會開打?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中國人行讓人民幣「破 7 」,看來警告意味較強,並非放手促貶,反映在本週人民幣匯價,走勢也是由貶轉升。

他指出,另一方面,為怕資本外逃或外資縮手,中國一直對外喊話,維持市場信心,加上中國希望能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一帶一路,人民幣若一直貶值,市場反而更信仰美元,不利保持人民幣國際地位,綜合判斷認為,人民幣「破 7 」目的並非要要開啟貨幣戰。

孫明德表示,確實今年以來已有近 20 國央行陸續降息,美國聯準會(Fed) 8 月 1 日也預防性降低 1 碼,但都是考量經濟發展,重點在於自保,拿起的是盾牌,不是為了競貶開戰。

他說,貿易戰開打後,全球經貿情勢開始走弱,尤其是出口導向國家,不少經濟數據轉為疲弱,目前看來降息大多是為了以寬鬆貨幣政策,刺激國內經濟,與過去以貶值作為武器,提升出口表現的模式並不相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