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這欲做予台灣人看的啊!」紙風車長年展現台灣念力 劇場人感佩啟蒙

紙風車在桃園蘆竹的演出,孩子專注而歡笑的觀賞著。 圖片來源:紙風車提供。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紙風車兒童劇團因場地借用遭刁難一事槓上台中市政府,反遭藍營人士抹黑,將其專業所得與公益演出兩者混為一談,不但紙風車上週已經強硬開告,不少劇場業界同行更紛紛發文,回憶多年來紙風車如何付出,其中更有許多曾經在紙風車啟蒙、學習,靠著紙風車給機會給口飯吃,撐過草創期。

「假設他標到一個政府花 1000 萬的案子,他可能會再自己去找 2000 萬來贊助,然後再把整個活動辦出 4000 萬的感覺。」阮劇團創團團員盧志杰表示,對於競爭對手來說,紙風車執行長李永豐會是一個討厭而變態的角色,一般而言,得到標案的表演團體會將 1000 萬中的 200 萬放到口袋裡,做出 800 萬的成果,但紙風車卻能給納稅人 4000 萬的成果。他問過李永豐何必如此,李永豐霸氣回應「幹!這欲做予台灣人看的啊」

盧志杰感佩,「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台灣人念力,如果你是台灣人,你怎能不愛他?」

李永豐,劇中飾演「武雄」。
芋傳媒記者胡家銘攝

不吝提攜後輩 照顧稚嫩臉龐、更餵養年輕夢想

長期推動台灣陣頭藝術化發展,讓台灣傳統廟會文化長出新生命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許振榮,也發文表示,李永豐從不吝於提攜與伸出援手。不只是今年過年前才協助周轉,讓表演業務正在轉型的九天安然度過農曆春節,過去在九天還沒有因為電影「陣頭」爆紅大出風頭前,因為看重九天潛力,多次讓他們和紙風車共演。

許振榮表示,不只是「給一口飯吃」的恩情,他更在紙風車學習到對每一場演出都是全力以赴的態度,他看每一位工作人員不畏日曬風雨地在現場排椅子、維護環境秩序,更親眼見證了全國各地的孩子們、長輩們對表演藝術的渴望,和看完演出後臉上所洋溢的幸福光彩。

「對紙風車而言,藝術的感動從沒有高低的分別,更不可能有所謂色彩的區別。」許振榮認為,只要親身經歷過鄉村卡車藝術工程洗禮的人,就一定能明白。

劇場行政人林瑞姿回憶,10 年前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因為有志劇場而參與紙風車文化工作大隊。當時靠著夜間客運來回台北與台中,接受紙風車免費的培訓課程,在巡演過程大家同心協力克服戶外場地、各式各樣的天氣,「紙風車照顧的不只是一個個稚嫩臉龐的孩子們,其實餵養更多的是一顆顆年輕青澀的心和夢想。」

圖片來源:中央社

集智館文化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陳松琳回憶起紙風車 319 鄉鎮巡迴的第一場正式演出,2006年在阿里山的山上國小的操場,校長開著小卡車從附近幾個山頭把小朋友載來看戲,來來回回接受花了 4 個小時,最後來了千多人。

陳松琳表示,當時他認為這個計畫應該不會成功,只要募得 35 萬元紙風車就去演,但要把這麼大舞台、燈光音響道具和煙火、這麼多演員搬到山上,加上前置行政作業,演一場紙風車起碼再倒貼 35 萬元。再者,台灣人自己都不想花錢看戲了,又有誰會願意出錢去給別地方的小孩子看戲?想不到,13 年來紙風車居然要走完第二遍了。

籌錢、補助苦水多 同行劇場人最能懂

這些演出,靠著紙風車從商業演出賣票以及接政府標案的盈餘,自己補足。也靠著民間的力量一起達成,例如有老師每天中午跑到當地郵局去募捐、在鹿港,當地民眾怕當天風大吹垮舞台,去調了幾台遊覽車來把舞台圍住、有企業一次捐了好幾場、有家族把替老父親祝壽的錢拿出來捐了一場、有同學會替學校捐了一場。陳松琳表示,如此點滴而成,讓紙風車的 319/368 工程變成這 10 年間台灣最重要的社會運動之一。

林瑞姿表示,他能體會許多人會將「補助」、「贊助」、「標案」、「售票」混為一談,但也要提醒做政府標案其實非常辛苦。因為政府單位往往在缺乏劇場觀念之下,做了很多錯誤的判斷,例如喜歡包山包海包一塊,但卻往往忽略多少錢做多少事情、吃米不知米價等等的;或是擔心活動砸鍋,而提出許多要求和監督,擔心是可以令人理解的,但有時提出要求常常讓實務界的人兒傻眼。林瑞姿以自己的經驗,曾有一齣戲除了贊助和售票外,還分別申請了三個單位的補助,但每個單位的補助都有不同的規定、不同的企畫格式、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結案方式等等的,但大致而言,大部分的單位最後給出的實際補助金額,都會比劇團提出了少許多,例如該案最後得到的補助僅有總支出約 1/2,可見實在吃力不討好。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