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出現共享農場,為防全球暖化導致這低窪國家遭淹沒, 200 個家庭決定改變飲食及農作方式,共同營運合作社自給自足,從離家不遠的農場直接獲取蔬果、肉類等糧食。
法新社報導,荷蘭南部的博克斯特爾(Boxtel)合作社由當地數以百計消費者組成,共同決定種植的數十種蔬果,並雇用農民照料供應肉類及雞蛋的 15 頭乳牛、 20 隻豬及 500 隻雞。
大家農場(Herenboerderij)合作社共同負責人柯亭(Douwe Korting)說:「成員主要目標是採行較能永續的方式,吃到天然產品,並讓產地靠近居住地。人們真的開始看見不同飲食方式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
支付 2000 歐元(約新台幣 6 萬 9602 元)的入社費,即可用一人每週 10 歐元(約新台幣 348 元)的價錢,自共享農場取得當地各類當季食材。只要從城裡騎腳踏車 10 分鐘,就可抵達這片占地 20 公頃的農場。
大家農場負責人驕傲地表示,這些新鮮食物現在占 500 人三餐的 6 成。創辦人范德維爾(Geert van der Veer)表示,農場的指導原則是「就算使用新科技,所有事物也要環繞著自然的需求與資源」。
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CBS),集約式農業成功讓荷蘭成為僅次美國的全球第 2 大農業出口國,共享農場在這個國家是個破天荒的想法。但這個 1 / 4 國土低於北海(North Sea)海平面的國家,對全球暖化特別沒有抵抗力,科學家更認為農業是造成暖化的要角。
聯合國(UN)近來發布報告警告,為遏止全球暖化,得儘快改變世界各國目前用土地生產糧食的方式,否則糧食安全與健康將會陷入風險之中。
范德維爾表示:「如果想讓雙腳保持乾燥的話,我們的生產系統與飲食方式需要有根本上的改變。」
荷蘭農業部長史考登(Carola Schouten) 6 月揭曉 1.35 億歐元的新補助計畫,要幫農場主往「循環」農業轉型。這份計畫目的是「不再盡可能低價生產,而是在生產時把原物料的損失減到最少,以及管理土壤、水與自然」。
隨著第 2 座共享農場要在荷蘭中部開張,范德維爾強調,擁抱更簡單的農產方式,不代表要避開新科技。他說:「農業發展道路過去幾年逐漸變窄,現在撞上牆了。我們在運用今日的科技之際,必須回到 1950 年代的農耕方法,因為當時我們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柯亭也說:「肯定的是,農業必須得改變。」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