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促轉專欄》真誠面對過去:釐清真相才有「寬恕」

總統府前的白色恐怖紀念碑 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8 月 13 日,臺灣大學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為全國高中生舉辦暑期營隊,營隊邀請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以「轉型正義-概念、實踐、困境」為題演講,與現場約 30 名來自全台各地的高中生藉由問答,深化思考轉型正義的意義。

楊翠以韓國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中的提問開場——

「有個人白白枉死,為什麼你會無動於衷?」

並且分享促轉會 6 月底前往韓國參訪光州事件特展,當年男大生遭刑求致死的照片,引發現場進一步思考轉型正義的重要性。韓國的光州事件由國家帶頭非法逮捕、鎮壓人民,在台灣也曾有極其相似的歷史。最後,楊翠將重點放回台灣,透過案例與解嚴後才出生的年輕朋友一起想像台灣過去白色恐怖的氛圍,以及在台灣進行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楊翠
圖片來源:中央社

必要之惡?國家權力透過非常法制對人民的不義之舉

楊翠以臺灣 1950 年代女學生之死為例,說明臺灣威權統治時期「高度體制化之惡」。即便是與現場高中生同樣年歲的孩子,在當年戒嚴統治下也難逃一死。楊翠從法律面切入,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帶領現場進一步思考「威權統治時期」的特色——「高度體制化之惡」:以集權的核心機關,總統具有最終決定權,並透過繁細的「非常法制」,由龐大綿密的情治系統,對人民、社會進行嚴密控制。
 
看見一張張受害者的照片與姓名,現場的氣氛開始變得凝重。一位同學舉手提問:

「為什麼我們知道受害者的名字,卻不知道加害者的名字?」

藉此疑問,楊翠帶出「轉型正義」的兩個核心命題:第一個是揭露真相,第二個是確認加害者體制,然而,第二個命題在臺灣的轉型正義工程上,是困難的,除了客觀條件限制以外,還有主觀態度,都讓臺灣的轉型正義困難重重。

面對轉型正義的難題,楊翠從人權角度著手「人權是普世的,而世界由集體組成,某一國家對其國民所施加的人權傷害,國家組織、其他國家就可以介入關心、提出警告、要求改變」楊翠也提醒,國家有時扮演著對人權進行制度性剝奪的角色,那當有人表示國家的一些行為是「必要之惡」時,我們該對這樣的論述謹慎地思考與回應。

真誠地面對過去:釐清真相才能真的寬恕

面對臺灣威權統治時期的人權侵害事件,楊翠以戴斯蒙.屠圖說過的話:

「我們任何人都無權說『讓過去的事過去吧』,然後揮手間一切就真的過去了。我們共同經驗恰好相反──過去的一切並未消失,除非我們能徹底地解決一切⋯⋯。」

但如何過去又該如何真的過去?楊翠以本會第二波有罪判決撤銷儀式援引的泰雅族的和解儀式「Sbalay」,強調必須釐清真相,互相訴說與傾聽,才能將衝突背後錯綜複雜、充滿皺褶的部分「撫平」,而不是模糊是非而鄉愿地要求受害者寬恕,甚至暴力地認為受害者心中充滿仇恨。

回到國際的轉型正義案件,楊翠先介紹國際轉型正義的工作包含了司法與非司法性的機制,為了確認責任,追求正義與社會的和解,須具備完整的程序與機制,接著以南非、波蘭、烏克蘭、西班牙及韓國等為例,說明各國轉型正義的不同執行方式,最後亦簡要說明臺灣轉型正義目前執行情況。

演講結束後,現場同學熱烈發問,並關切未來促轉會政策推進的情況。有同學擔心轉型正義過程太漫長,但楊翠以韓國自 1980 年光州事件發生後,期間經過 1995 年的特別法立法、2017 年成立調查委員會、2018 年通過另一個特別法,並欲成立真相糾明委員會為例,說明轉型正義漫長的實踐過程中是必要的,也是社會對話的過程。楊翠認為透過積極的了解歷史、相互傾聽,轉型正義才能真正在生活中實踐,並且勉勵大家可以透過社區、大學、高中等各個可以面對面對話的場合,實踐轉型正義。

圖片來源: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臉書

原文出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