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生連注音符號都不太會,怎麼學新住民語?這學期上路的新住民語課程顛覆傳統英語、國語的模式,一年級教材從生活情境入手,不拘泥字母拼音,孩子敢開口最重要。
這學期語文新課本除了ㄅㄆㄇ、ABC 之外,還有別的,因為十二年國教課綱正式上路,國小學生除了原有的本土語文(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外,還有新住民語文選項,一共有東南亞 7 國語言可選。
根據教育部統計,新住民第二代(新二代)在國小階段有 4.8 萬人,國中 4.3 萬人。不過新住民語不限新二代修,一般學生對東亞語言有興趣,都可選擇,人數較少的話,可採遠距教學模式合班上課。
一週一堂的新住民語課程,該怎麼教?一般人想到學習外語,都是從字母、拼音入手,但是翻開小學的印尼語、越南語、馬來語等新住民語文教材第一冊,教材說明就提到「暫時不用書寫,也還不需要認識字母」。
教育部規劃的新住民語教材,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意願,小學一年級教材先從生活情境用語開始,先讓學生會開口「說」。
課程單元上都是生活會話,例如和老師、同學如何問候,學會介紹自己的名字,出門前、回家後和家人打招呼,搭配豐富的圖片,讓學生融入生活情境,第二冊才慢慢教字母的寫法和拼音,學習生活常用的單字。
曾參與新住民語文教材編輯、同時也是新北市新住民語文輔導團召集人的新北市北新國小校長曾秀珠表示,對小一生來說,這些語言都有些抽象,如果一開始太拘泥於拼音、字母,就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意願。
因此曾秀珠在培訓新住民語教師時,就不斷提醒教師,要從打招呼、和家人朋友對話等日常接觸範圍開始,並透過遊戲、體驗等,讓孩子喜歡這個語言,他們才願意多學、才能學得好。
教材編輯也採取同樣策略,曾秀珠表示,新住民語文教材包含新住民 7 國語言,每種語言共有 18 冊,涵蓋國小到國中階段,但第 1 冊都以簡單實用的生活用語為主,第 2 冊起才慢慢加入子母拼音,不會要求孩子一次全部學完。
桃園市東安國小印尼語教師周玲玲也表示,語言是重要的工具,很高興台灣政府看到東南亞語的重要,讓學童有更好的國際移動力。在國小學習印尼語一年後,就可大概懂得一些日常生活用語,看到長輩知道如何問好,並瞭解基本的禮儀。
問題是,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要學很多東西,光是英文就學不完了,新住民語文課程會不會擠壓學習時間?教育部澄清,新住民語文課是提供多一種選項,不會影響國文及英文學習時數,也不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曾秀珠也希望家長能用更正向開放的態度看待新住民語文課。除了新住民子女外,一般生修新住民語文課程,有助於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文化只有差異,沒有優劣」,透過課程認識不同文化,促進互相理解和欣賞。
身為前導學校之一的北新國小,在 107 學年度就開始推動新住民語文課程。曾秀珠分享從家長端得到的正面回饋,有新住民家長非常感謝學校能夠幫忙教孩子母語,也有一般生家長認為孩子多學一種語言,有助於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
周玲玲認為,家長應讓心思開闊一些,現在是國際化時代,「Skype(通訊軟體)一打開,都可以馬上跟外國人說話。」
她建議,學校要在家長多下一些功夫,例如辦活動教東南亞料理烹飪、舞蹈健身等,不僅是孩子,也讓大人的眼界能打開。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