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根雨屋,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卻不是這樣。例如曾經有段期間,防癆協會、紅十字會相繼發行貌似郵票的愛心票,雖然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但大家還不得不買。
肺結核是存在數萬年的古老傳染病,就算在今日的已開發國家也難以根除。電影「寄生上流」中,主角就是誣陷女管家罹患結核病,逼使女主人於驚慌失措中將其開除。
縱然台灣的醫療、衛生環境已在日治時期大有改善,但於卡介苗全面普及前,結核病仍是難以輕忽的重大傳染病。因此在醫衛條件大幅退步的戰後初期,結核病馬上就掀起大流行。
國民黨政府在獲得美援、聯合國的協助後,展開結核病防治計畫,陸續設置台北結核病防治中心、台灣省立結核病防治院、嘉義結核病防治中心、台南結核病防治院,開始引進卡介苗。蔣宋美齡也在 1952 年號召成立台灣省防癆協會,並於 1958 年擴大為中華民國防癆協會。
為籌措防疫經費,防癆協會仿造 1904 年緣起於丹麥的防癆「聖誕郵票」,首度於1954年發行「慈善義賣票」,並透過郵局在全國銷售。
台灣省教育廳更於 1955 年 12 月制定「各級學校鼓勵學生購買防癆慈善紀念票注意事項」,規定平均每位學生應購買 1 元的防癆票,且須於發行兩週內完銷,並將所得票款全數存入防癆專戶。自此,只要到每年度發行防癆票之時刻,台灣省教育廳就會提醒各級學校踴躍購買,且會設下完售期限;報紙也會刊登防癆票的發售訊息。
不過由於防癆票長得太像郵票,往往有人將其當作郵票使用。因此政府在強迫推銷時,還要強調這不能拿來寄信,但能增加郵件之美觀。
作家林良就曾撰文指出,女兒最常寫給他的信,就是「要錢的信」,包括買文具、買防癆票、捐款、買冰淇淋;他的回信,因此也會附上一點錢。
而史上宣傳最力的是 1974 年度防癆票。因為蔣宋美齡以防癆協會理事長之身分,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表示當年度的防癆票將以其畫作「平安磐石」做為圖案,希望人人購用,多多益善。果然在第一夫人的號召下,全國掀起認購潮,包括各級民意機關、商會、公會、學校、農漁會。
1979 年度的防癆票,適逢中華民國防癆協會成立滿 20 週年。已遷居美國紐約的蔣宋美齡再次提供她與其畫作的兩張照片,作為防癆票圖案,盼能再掀認購潮。
不只防癆協會發行防癆票。紅十字會也在校園對學生發行愛心紀念票,而且還給足一整班的收據,以半強迫的方式進行銷售;通常沒賣完的話,就由導師自行吸收。
由於金額並不大,且常常夾雜於註冊時所收的代辦費內,即便解嚴後,這問題尚未受到重視。直到政黨輪替後,這種強迫購買的陋習才陸續遭到質疑,各校代售的意願也大為降低。
高雄縣鳳西國中因 2003 年的防癆票銷售業績不佳,每班 50 張的配額,仍有部分班級連 1 張都賣不出去。校護竟然憤而向繳回防癆票的學生飆罵「沒愛心」。高縣教師會因此要求教育局嚴查各校的代辦費收費單,嚴禁學校與教師向學生推銷或販售物品。
在 2016 年民進黨首度取得國會優勢後,台灣社會出現一股廢止「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的呼聲,希望能取消紅十字會的特權地位,回歸「人民團體法」規範。當時對紅十字會的批判,就包括以前要被強迫購買愛心紀念票的不良回憶。中國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也連忙撇清,那是由台灣省分會所發行,且絕無強迫購買情事。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