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預防癲癇發作 巴西開發電流刺激新技術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透過電流刺激使神經元去同步化,可以在癲癇發生之前,阻止病灶產生。目前這項技術已申請專利。

這項新技術的構想是始於觀察英國倫敦的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

2000 年 6 月 10 日,人們在倫敦千禧橋落成典禮上看到了這座橋擺動的現象。由於建造工程師沒有考慮到,如果一大群人以相同的步伐行走於橋面會產生擺動,讓人產生千禧橋結構太不穩定的聯想。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UFMG)神經科學核心協調員、電子工程師和人類生理學博士莫瑞斯(Marcio Flavio Dutra Moraes)分析指出,如果相同數量的人以不同步的方式走過這座橋,這種現象就不會發生。

莫瑞斯指出,神經網絡的「非同步化」是為防止異常活動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也就是說,治療使用去同步化電流刺激來「擾亂」神經元網絡的功能,避免異常同步而誘發癲癇發作。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癲癇發作時,這些腦細胞開始觸發高於正常的信號,也就是說,他們變得同步興奮,致使病灶從大腦的一個領域蔓延到另一個領域。

莫瑞斯指出,目前癲癇治療都是使用藥物或手術。雖然藥物治療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在難治療的癲癇方面,藥物治療進展甚微。

另外,這些藥物使神經元的反應變慢,變得不興奮,但也有不好的副作用,讓如學習或工作等活動的大腦速度較慢。

至於手術只是去除大腦中有問題,即導致癲癇發作的部分,但也可能損及大量的神經迴路,影響重要的大腦活動。此外,手術也不能適用於所有病例的治療。

巴西研究人員開發的技術稱為「非週期刺激」(non-periodic stimulation, NPS),也就是非週期和去同步性。

為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控制裝置的原型(奈米線)植入患者體內,到達大腦正在產生癲癇危機的區域,使其不同步。

到目前為止,巴西研究人員能夠證明的是,這項技術有潛力取代手術或以藥物治療的方式治癒癲癇,並成為一些特定類型疾病患者選擇以藥物治療之外的替代方案。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