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為產業注入勞動活水 移工處境有待改善

圖片來源:中央社

移工來台 30 年,成為台灣勞動力的一環,但不論產業或是社福移工,勞動條件都有差強人意之處,像是住宿在工廠必須提心吊膽危險何時來,工作生活難區隔也讓看護身心備受壓力。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全台有超過 71 萬個移工,其中產業移工約有 45 萬人,多從事製造業、營造業及漁業等,社福移工則約有 25 萬人,多為家庭看護及幫傭,國籍以印尼 19 萬人最為大宗,其次為菲律賓及越南;他們填補產業的人力缺口,自身也面臨了一些勞動困境。

●產業移工職災率高 廠住不分離更添危險

國內法律規定,產業移工適用勞動基準法,雇主需要替移工保勞健保,薪資也需符合基本工資規定,但由於產業移工多從事俗稱 3K(骯髒、辛苦、危險)產業,因此其職災發生比率也較高。

根據勞動部統計,製造業外籍移工的失能千人發生率是勞工的 2 倍以上, 10 年來製造業移工職災失能的千人率也一直維持在 1.39 至 0.62 之間。

然而,上班時的危險不僅只存在工廠裡,由於移工來台雇主必須提供住宿及膳食,不少雇主考量成本,會讓移工住在工廠或倉庫裡,依據過去移工團體調查,有將近 1 / 5 至 1 / 6 的移工是住在「廠住不分離」的宿舍之中,即便下班都與機器跟化學物質等為伍。

2017 年及 2018 年桃園矽卡工廠及敬鵬工廠宿舍相繼發生火災,總計導致 8 名移工死亡,也燒出移工「廠住不分離」問題,這些喪命移工全都是在火災時因逃生困難而死亡。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接受訪問表示,住宿是產業移工勞動條件很大的一個問題,移工工時長,若沒有睡好身心狀況就會很糟,然而有的工廠機器為 24 小時運作,總有移工被吵到無法好好休息,甚至連工作時候的危險也都會延續到休息時間。

●外籍看護難休息 月薪低於基本工資

不同於產業移工,國內的社福移工並不適用勞動基準法規定,每月月薪僅有新台幣 1 萬 7000 元,且不論工作生活起居都必須在雇主家裡,工作與生活場域綁在一起,難以區隔,因而衍生許多問題。

曾有印尼籍看護告訴記者,家庭看護工的勞動契約上清楚記載每週應給予勞工 24 小時的連續休假日,但她的第一任雇主從來沒讓她休假過,現任雇主雖有給予休假日,但仍會要求她在休假日的出門前或是回家後工作、剝奪她的休假時間。

吳靜如接受訪問時也提到,過去曾接觸過一個外籍看護案例,看護工與雇主關係相當良好,雇主也對看護相當照顧,會特別準備一間房間給看護休息,但某一天看護卻在房間自縊,後來從遺物中才發現,看護因為家鄉的丈夫外遇而備受打擊。

吳靜如指出,外籍看護不論工作、生活起居都是在個別雇主家裡,尤其又是移工身分,與台灣社會已經有一定程度區隔,人際網絡侷限、孤立感相當重,遇到困難時,若有一個管道可以訴說、分享,也許看護就能跨過這道坎,然而類似的案件卻一直層出不窮的發生。

●勞動部試辦看護外展 適用對象嚴苛喊卡

勞動部過去曾試辦外籍看護外展服務,讓有意願的非營利組織提出申請,在經過相關審查後,由非營利組織引進外籍看護工,再派工到失能者的家庭從事照護工作,希望能建立外籍看護多元聘僱模式,來解決家庭照顧相關問題並提升照護品質。

不過,由於外勞外展試辦適用對象條件嚴苛,且讓國內部分團體質疑恐會排擠本國勞工就業,最後只能以失敗收場。

吳靜如認為,外籍看護外展是一個相當有美意的計畫,能讓看護輪班照護而有休息、喘息時間,外展也應成為長期照護制度的一部分,但外展計畫要求適用對象必須同樣有聘請外勞的資格,且外展金額較高,這使得許多人寧願聘請費用較低的外籍看護,而不願意使用外展服務。

勞動部官員則表示,當初為了解這樣的多元聘僱模式市場是否能接受,因此開始試辦計畫,但由於試辦單位因案件量少導致虧損決定中止,此計畫也已經在去年停止受理申請,目前政策中也沒有要重啟試辦。

●外籍看護撐起長照重擔 穩住社會不崩盤

根據統計,截至 2019 年 3 月底止,國內照顧服務員有 3 萬 6162 人,居家照服員總計有 1 萬 4538 名、社區照服員有 2507 名及機構照服員 1 萬 9117 名,數量遠低於 25 萬的外籍看護工。

吳靜如表示,一個家裡若有一個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對整個家庭來說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外籍看護撐起的不只是一個家庭的照護需求,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許多人能外出工作、購物,也許就是因為家裡有一個看護工。

她說,外籍看護的存在是能穩住台灣社會不崩盤的重要貢獻角色,但是看護工的勞動條件也需要民眾的關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