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看了才知為何被迫害 東德「史塔西秘密檔案」揭獨裁政權侵蝕民眾

1989 年衝進柏林史塔西總部的示威者,標語為「再也不要史塔西和統一社會黨的獨裁和納粹主義了,你們帶來了太多的不公和苦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看了檔案才瞭解自己為何遭到迫害,終於弄清楚來龍去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試圖從公開過去的政治檔案,勾勒戒嚴時期國家監控體制的樣貌,卻面臨既得利益者激烈反對,而在威權教育下成長的民眾,也誤認這只是政治鬥爭,而較為漠然甚至不支持,反觀德國在處理東德國家安全部(Stasi,又稱史塔西)檔案上,已有長達 27 年的檔案公開化過程,期間一再修法,並一直往後展延民眾可以去查閱的期限。

史塔西檔案局主任 Niels Schwiderski 表示,目前東德政府當年監控人民的史塔西檔案,供政治受難者調閱個人檔案,目前已有 200 萬人前往調閱。其中案底的其他人與無辜第三方可塗黑姓名,但政府機關內的史塔西成員則公開名字,許多受害者都是看了檔案才瞭解自己為何遭到迫害,但本來政府很擔心檔案公開後會有報復行為卻沒有發生,展現了德國社會的成熟。

德國德國國會議員,擔任國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 Katrin Budde與文化部次長彭俊亨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公開政治檔案 讓年輕人瞭解獨裁政權對人民的影響

「下一代應該瞭解當時東德專政是如何運作的。」德國國會議員,擔任國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 Katrin Budde 在 30 日「台德國際人權教育工作坊」中強調,這些當年東德監控民眾的史塔西檔案,現在肩負著要讓受害者平反、繼續訴說生命經驗的責任。

「繼續運用這些政治檔案,才能讓年輕人去瞭解獨裁政權會對人民有什麼影響」。Katrin Budde 直言,目前的德國其實不太討論東德時代的事情,但不回顧的結果,就是目前德國民眾的投票也做出有問題的選擇,其實德國沒有什麼好傲於其他國家的,還需繼續努力。

東德的民眾從 1989 年開始進行和平革命,在年底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開啟,東西德確定進入統一狀態,過去東德監控民眾的史塔西檔案,是由民眾首先提出不能銷毀的想法的。

1989 年的 11 月,當時的東德國家安全部部長梅爾克下令銷毀,共有 1 萬 5 千份秘密檔案因此被毀壞,但在 12 月民眾佔領史塔西幾個辦事處時,他們主張不應該銷毀這些秘密檔案,在 1990 年 8 月的東德人民議會通過法案,禁止銷毀剩下的 6 百萬份監控檔案,之後又有爭取公開、聯邦議會通過「史塔西檔案法」等動作。1992 年,開始有第一位民眾審閱自己的史塔西檔案。

秘密警察「侵蝕」手段 深入監控每個角落、每個民眾

Katrin Budde 本身也是東德人,申請調閱才知道,原來自認不是重要人物,但自己也有史塔西檔案,當中紀錄他在中學時參加一些有關爭取和平的討論會,並在討論中發表了「不正確的立場」,她的先生的檔案紀錄了他在從軍時的女朋友,也就是 Budde,是一名天主教徒,因此紀錄者擔心會因此影響邊境安全。

Katrin Budde 表示,這顯示當時東德政府的監控是深入到東德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民眾的生活中,又例如東德政府當時常趁對方出門時進入他家刻意搬動家具,造成威脅與心理創傷,都足以破壞人格。

位於柏林的史塔西總部,現為史塔西博物館。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Niels Schwiderski 表示,當時的秘密警察常使用「侵蝕(Zersetzung)」這個手段,從不著痕跡、反覆無常的騷擾,甚至匿名信件、神秘電話、散播謠言與不雅照片等,去削弱民眾對個人的自信、對彼此的猜忌,在這樣充滿不安、嫉妒、怨懟的心理危機下,背叛、臥底、告密等行為也在史塔西檔案檔案中處處可見,東德藉此消彌爭議並維持國家最高權力。

台灣政治檔案挫折多 既得利益反對、舊思維誤認「政治鬥爭」

「盼彌平個人因為懷疑被監視而造成對社會的不信任、重新找回生活圈的歸屬感。」除了調閱,政治受害者可以依法請求恢復名譽,有司法除罪,與財產、健康、工作劣勢等損害進行賠償。

這些史塔西檔案以聯邦政府授權「史塔西檔案局」來負責管理。目前的最新共識為,這些檔案都會封存,在保護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提供調閱。所有人都有權查閱自己遭到監控的檔案,從 1992 年至今,已有 2 百萬人前往調閱。若是已經死亡或是失蹤,三等親以內的近親有權調閱。

1989 年衝進柏林史塔西總部的示威者,標語為「再也不要史塔西和統一社會黨的獨裁和納粹主義了,你們帶來了太多的不公和苦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與台灣面臨的阻力相比,Katrin Budde 表示,由於當時「大家早就受夠了東德」,東德民眾大多很高興能加入西德、使用西德的法律,德國的狀況相對來說是比較單純的。文化部次長彭俊亨指出,目前促轉會面臨問題,一頭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再者,民眾在威權教育下,當時沒有受到直接影響者的無感,甚至將轉型正義化約為「政治鬥爭」,支持度也仍是不高,都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問題。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