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音產業的核心是內容,但台灣傳統電視台的獲利模式僵化,難以翻轉內容產出模式。公視近年對此著力甚多,盼影視音內容產出能夠產業化,公視總經理曹文傑坦言改變正在發生。
這幾年台灣觀眾對於影視口味的改變,讓傳統電視台也必須要跟著做出調整,但是對長期收視率掛帥的電視台而言,要對本來已經習慣的內容產出模式做出改變,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公視作為公共媒體,曹文傑坦言身上有很大的責任,她說影視音產業目前業界都希望能夠建立出一套較為健全的運行系統,這部分也是公視一直以來所致力去做的,但她也笑說,「其實產業化這件事情,本來不應該是公視的責任,但是主要是因為台灣的影視音產業實在低迷太久了 」。
台灣的市場小,商業電視台又數量很多,導演高炳權曾經說過,「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電視台太多了,廣告的餅又只有那麼大,所以一定會有很大的問題」。
台灣的內容產業因為僧多粥少,廣告所能夠回收的收益很小,因此電視台必須要做出更多的內容去搶廣告收益。曹文傑坦言,那也變相的就會對內容製作的空間造成擠壓,時間和資源的壓力下,創作的空間變小,內容不斷地複製,是相當嚴重的惡性循環。
傳統的電視節目,包括綜藝、偶像劇的製作模式,其實都在這幾年觸礁、擱淺在灘頭上,但對於許多人總說這個時代偶像劇不再有人想看,或是綜藝節目已經令觀眾疲乏之類的意見,曹文傑抱持另一種看法,她說,「我覺得年輕的朋友不可能對偶像劇不買單,你想 16 、 17 歲情竇初開的年紀,當然就是要看俊男美女」。
曹文傑強調,如果這樣的狀況之下收視依然下滑,那原因一定就是內容不好,她說,「你的戲劇的內在真實必須建立起來,當你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觀眾不會買單」,曹文傑認為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指向內容,目前台灣影視音產出的內容,真的很多沒有跟著時代往前走,尤其觀眾現在接收國際的影音內容又更加便利的狀況之下,一比較就能夠發現台灣影視音產業的問題。
要解決內容的問題,必須先將內容創作者從上述所說的綑綁中解放出來,而綑綁著創作者的就是資金,商業電視台有獲利的壓力,自然很難調整整個運作模式,因此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公共電視的肩上。
曹文傑說,「這幾年專案預算(文化部)的補助之下,公視有比較充裕的經費,所以我們把經費做了一些調整,就是讓製作團隊可以有比較合理的利潤,然後鼓勵影視音產業更多人願意進來投身這一塊」,曹文傑坦言,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為了增加資源、曝光以及影響力,曹文傑說,公共電視內部也訂出合制合資的管理辦法,「就是我們鼓勵外面的人來投資我們的戲,以商業的機制,我們有訂出一些分潤的標準」。
公共電視藉由商業模式的吸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無法承擔成本壓力的業者能夠更願意投入改變,曹文傑說,「假設一百萬做,你可以看你要投資多少錢進來;那一樣的,只要我這個東西版權賣出去,扣除掉我的成本之後,我願意先讓你分潤,也就是先讓你獲利」。
曹文傑坦言,這種模式下公共電視其實也是背負很大的壓力,但是這件事情不做不行,她說,「鼓勵大家願意把錢投進來,鼓勵大家把作品做得更好,只有東西做好了,才能跟別人競爭」。
曹文傑表示,目前這套模式對於OTT平台而言,他們較願意接受,傳統商業電視台都還在觀望之中,她說,「我們試過跟不同的商業電視台談過,可是沒有很成功」,曹文傑分析,商業電視台的獲利模式,還是被傳統的電視廣告模式綁架,一時之間很難解放出來,「對商業電視台來說,他們的時段安排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時段萬一安排不好的時候,廣告就不好賣」。
但因為公視戲劇如「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的成功,在收視上也創造了相當亮眼的成績,曹文傑認為這樣的成效眾人都看在眼裡,「大家也慢慢認識到說,在這個世代,一方面是互相合作,另一方面就是行銷上的思考、或者是排檔上的思考、或者是內容製作上的思考,其實都應該要改變」。
曹文傑表示,這樣的事情,公共電視必須要持續做,她說:「假設我們賣給台灣的OTT平台,或者我們賣給台灣的其他商業電視台,不管有線還是無線,然後因為這個戲,廣告賺了非常多的錢,它(這些業者)是不是將來就會有信心?」
對於很多人說台灣市場很小,曹文傑也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全世界的華語市場其實很大,而且台灣因為目前產業還沒有到國外的龐大規模,相對而言彈性比較大,她說,「我們小一點點,但慢慢往前做,可是必須是持續的,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是一朝一夕立刻翻轉」。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