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美患者糞菌植入致菌血症亡 台灣醫籲嚴謹以對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aangq26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披露, 2 名病人因接受有問題的糞菌植入,導致抗藥性大腸桿菌菌血症,並有 1 人死亡。台灣專家分析,不需放大、恐慌解讀,但對新醫療技術使用必須更嚴謹。

糞菌植入是當代熱門醫學研究,除對難以治療的困難梭菌感染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醫學家們熱中將糞菌植入技術用於其他難以治癒的疾病,如癌症、免疫疾病、代謝疾病及精神疾病等。在台灣,糞菌植入已被允許用於困難梭菌病人身上。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腸道菌的運作、相關知識浩瀚無垠,在目前醫學界對腸道菌還沒有全盤認識、不了解如何恢復正常腸道環境前,糞菌叢移植是在過渡期中有效的終極手段。

吳明賢說,雖然還不知道糞菌移植到底是細菌、真菌、代謝物發揮作用,大家仍趨之若鶩,在美國有超過 1 萬名患者接受糞菌叢移植。

但美國食藥署(FDA)今年中公布消息,有 2 名接受糞菌植入的患者產生抗藥性大腸桿菌菌血症,並有 1 人死亡。

吳明賢表示,近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進一步披露細節, 2 名發生菌血症的患者,其中 1 人是 69 歲 C 肝肝硬化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是為了治療肝性腦病變;死亡個案則原有骨髓異常增生,在接受液體幹細胞移植後,希望藉糞菌植入減少排斥。但這兩種治療目的都不是目前糞菌植入的適應症。

吳明賢說,這 2 名患者接受的是同一供體(donor)的口服膠囊治療,培養出的抗藥性大腸桿菌也證實來源相同。同一供體另也供給 12 名因困難梭菌感染的患者,這 12 人沒有菌血症,只是有 6 人的糞便培養出抗藥性大腸桿菌。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揭露的事實引起醫界注意,但吳明賢說,此事件相關報導在新醫療科技發展的早期,容易被放大,過度解讀,甚至引發醫師及病患恐慌。但 2 名出狀況的病人都是免疫不全患者,且供體沒有做抗藥性篩檢,美國FDA注意到供體安全性問題後,在今年 1 月起已規定必須執行相關篩檢。

吳明賢說,看好糞菌植入的相關發展,尤其美國超過萬人參與糞菌植入僅出現 1 死亡個案,無須恐慌。但此事件給醫界的提醒是,不要因新治療方法「神奇」而降低臨床試驗該有的嚴謹,尤其是供體和受體的篩選必須嚴格;也不須因副作用的發生而放棄對更好治癒方法的持續探索,唯有更多的數據及研究,才能充分分析運用,達到最好的風險管控。

吳明賢也說,目前在台灣僅開放以糞菌植入治療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且人數相當少,但治療效果幾乎是百分之百有效。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