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 Join,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有支有趣的女同志影片,以詼諧方式描繪了女同志的特質,其中更提到女同志的前十大職業中,民謠歌手就榜上有名;的確,許多站在鎂光燈下的女同志,都是以各種藝術創作(當然包括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概念,同時也身兼社會運動、性別運動工作者,而經歷了 1980 年代流行文化大盛、時序進入 1990 年代時,世界潮流更趨開放多元,也有愈來愈多同志(不分男女)勇於出櫃,其中最輕鬆自然的,莫過於女同志組合「藍色少女」(Indigo girl)合唱團了。
為什麼說她們輕鬆自然呢?其實在流行音樂界中,許多著名的同志藝人例如 Elton John、George Michael、或是女歌手 K.D.lang 等,都是在樂壇已擁有一定的地位與名聲之後,才有勇氣向大眾出櫃;但也多虧了這些前輩的努力, 「藍色少女」的 Amy Ray 和 Emily Saliers,從出生地喬治亞州 Decatur 念小學就已經相識,到了高中時期,兩人情趣相投、又都對音樂有著熱情與才華,便開始一起在亞特蘭大地區四處表演,樂團一開始叫做「The B-Band」,後來又改為「Saliers and Ray」。據聞,兩人在此時已經展露出如情侶般的情誼,卻也能順其自然地面對、接受並珍惜。
高中畢業後,Saliers 前往路易西安那州 Tulane 大學就讀,晚一年畢業的 Ray 則是去了田納西州,念 Vanderbilt 大學;但兩人深厚的感情豈能經得起遠距考驗?加上極欲延續音樂夢想,還有對家鄉的思念,便雙雙轉回亞特蘭大的 Emory 大學就讀,並繼續在校園周邊的俱樂部、酒吧等展開固定的演出。
1980 年代中期,也正是許多民謠搖滾女歌手如崔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蘇珊.薇格(Suzanne Vega)等人崛起、標榜都會良心的新民謠運動風起雲湧之際;「藍色少女」的曲風正搭上這股風潮,1985年,她們發行一張單曲,收錄”Crazy Game”和 B 面的 “Everybody’s Waiting (for Someone to Come Home)”,同年發展成一張有六首歌的同名處女迷你專輯,1987 年則發行了首張完整專輯 《Strange Fire》,雖未在排行榜上攻佔高名次,但已開始引起注意、並獲得樂評肯定。1988 年,擁有10,000 Maniacs、崔西.查普曼與蘇珊.薇格等眾多優秀歌手的 Epic Records 簽下了她們,並在 1989 年的為她們發行了同名專輯,其中將《Strange Fire》中的”Land of Canaan”一曲重新編繹,專輯中的”Closer To Fine” (與愛爾蘭樂團 Hothouse Flowers 合作)也成為她們的首支熱門單曲,攻上排行榜第 52 名、現代搖滾榜第 26 名。專輯也得到主流搖滾專輯榜的第48名、美國專輯榜第 22 名,以一個新進樂團來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成績。隔年,「藍色少女」更一舉奪下葛萊美獎最佳新人與最佳現代民謠專輯提名,最後贏得最佳現代民謠專輯大獎,成為不可多得的二重唱新人。
1991 年十二月的第二張專輯《Nomads Indians Saints》也迅速得到金唱片,單曲 “Hammer and a Nail”榮登現代搖滾榜第 12 名,1992 專輯《Rites of Passage》中的單曲”Galileo”則讓「藍色少女」初嚐現代搖滾榜前十名的榮耀;,巡演期間,她們也請來著名的英國歌德女團蘇西與冥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的女主唱 Siouxsie Sioux 在演唱會上擔任特別來賓。1994 年,她們錄製了《Swamp Ophelia》專輯,在告示牌得到專輯榜第 9 名,並在 1996 年奪得白金唱片。
1995 年,「藍色少女」推出雙 CD 專輯《1200 Curfews》,隨後 1997 年的《Shaming of the Sun》,則因樂團積極參與莉莉絲音樂節(Lilith Fair)而榮登告示牌專輯榜第七名,單曲”Shame on You”也大受歡迎。1999 年發行《Come on Now Social》 隔年,回顧生涯、加上兩首新歌的精選輯《Retrospective》發行,接下來在 2002 年的《Become You》、2004 年的《All That We Let In》之後,她們與 Epic 唱片公司的合約宣告結束,並在 2005 年以歌迷精選的《Rarities》作為與這家唱片公司的告別。
離開 Epic 之後,「藍色少女」和 Hollywood 唱片公司簽了一份五張專輯的合約,但卻在 2006 年九月由知名製作人 Mitchell Froom 擔綱的《Despite Our Differences》發行後,卻在巡迴途中便與唱片公司終止了合約。但這張專輯也受到諸多樂評的盛讚,被認為充滿詩意、創造出屬於她們獨特的聲響,並注入了前所未見的深厚成熟情感。
在唱片業不景氣的 21 世紀,「藍色少女」卻沒有停下創作與演出的腳步,她們決定獨立製作發行自己的下一張專輯;於是,2009 年三月的《Poseidon and the Bitter Bug》便由她們自創的IG Recordings發行,IG的意思當然就是 Indigo Girls;這張專輯以雙 CD 的方式發行,第一張 CD 的十首歌有樂隊伴奏,但第二張 CD 裡,就只有 Ray 與 Saliers 吉他與歌聲的版本,讓喜愛她們那優美合聲的歌迷,找回最初的單純感動。接下來她們又陸續發行了 《Staring Down the Brilliant Dream》(2010)、以及耶誕專輯《Holly Happy Days》,以及《Beauty Queen Sister》(2011)、《One Lost Day》(2015),接下來她們更拓展自己的音樂腳步,開始與交響樂團合作,創造出更不一樣的聲響,並在 2018 年發行了《Girls Live with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Symphony Orchestra》。
出道已經超過三十年的「藍色少女」,雖然在音樂形式上也不斷蛻變、並且嘗試多樣化的民謠、搖滾、流行等樂風,但其實卻始終保有某種一貫的情感與風格,以直言不諱、犀利卻不尖銳、貼近現實生活、充滿關懷與勇氣的歌詞,鼓動了許多少年徬徨的心靈;在那優美流暢的合聲背後,無論是簡單的木吉他配以大提琴,小提琴,鋼琴,曼陀鈴等的點綴,或到整個交響樂團的氣勢磅礡,都蘊含了一種樂觀、希望卻不流俗的氣氛,讓人能毫無負擔地愛上她們的音樂,更進一步認同她們在歌曲中想要傳達的種種理念,尤其是書寫同志生活、坦白真誠分享自己心路歷程的種種。
在同志彩虹旗裡,有六個色彩,分別是紅、橙、黃、綠、藍和紫,比起一般七色彩虹少的顏色就是靛青色(Indigo);有人揣測,Indigo Girls 取名的用意可能是諷刺許多囿於傳統的伴侶,並凸顯自己以女同志身分、勇於承認情感而帶來的快樂;這樣的態度有別於傳統遮遮掩掩、必須鼓起偌大勇氣才能出櫃的同志,可說是帶來相當程度的鼓舞,美國女同志電視劇集《The L word》第一季中,剛剛出櫃的 Jenny 就和大家一起去 Diana Shore(一年一度的 lesbian 大聚會,前幾年 kate monnig、Leisha Heiley 也去參加,還有簽名合影會),路上就合唱了「藍色少女」的”Closer to fine”。
而「藍色少女」除了對同志的意義,當然也關心著種種社會議題,例如著名的美國流行歌手「紅粉佳人」(Pink),便在 2006 年邀請她們在第 4 張錄音室專輯《女力無敵》(I’m Not Dead)之中,客串了一首”Dear Mr. President”,表達對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及其共和黨政策的不滿。這首大獲好評的歌曲隨即流傳全世界,在台灣 2014 年太陽花學運期間也被改編成一段音樂影片,引起大眾注目。除此之外,她們參加過的同志人權、女權、種族平等、環保、原住民、廢死等等社會運動,更是不計其數。
而回歸到音樂,「藍色少女」的聲音,永遠都是流暢美好而悅耳動聽的;這或許也是她們理解到音樂最強大的力量──音樂喚起的情感,可以拯救一切,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