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颳起韓流,帶動學習韓語人數成長,學者認為,若要促進雙方進一步的文化交流,應在韓語教育中融入漢文學等文化思想素養,以瞭解同受儒家、漢字文化影響的台韓文化異同。
為促進台韓實質交流合作,駐台北韓國代表部連續 6 年舉辦韓國-台灣人文交流大會,受邀就台韓漢文學領域合作發表演說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金培懿指出,透過研究韓國漢文學,有助台灣人了解同受漢字文化、儒家文化的韓國文化思想與台灣的差異,也能透過回顧漢文學演變,了解韓國現今政經發展。
金培懿形容,文化歷史的演進就像划船,必須向後看才能正確抵達目的地,因此,要討論韓國現今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一定要回顧漢文學歷史發展。
金培懿說,台灣對韓國漢文學研究,在 1992 年受台韓斷交衝擊而稍顯沉滯,但受惠於韓國影劇推波助瀾、韓語學習的蓬勃發展、古典文獻電子資料庫免費公開、中文學者加入韓國漢文學研究行列、台韓學者及留學生恢復熱絡往來等因素影響,終於又出現新動力。
為使台韓學界維持更熱烈漢文學研究交流,金培懿建議,應持續整理並公布韓國傳統文獻,並鼓勵韓國學者積極學習漢語、中文圈研究者積極學習韓語。
此外,金培懿認為,學習韓語的台灣學生雖有增加,但除語言教育外,應提升中文與漢文學等文化思想、政治、經濟相關素養。
高麗大學沈慶昊教授也認為,研究韓國漢文學發展,可呼應韓國當今面對的困境,且東亞文化圈多受到漢文學影響,比較彼此間漢文學發展的不同,也有助說明東亞各國的特徵與轉變。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