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20 日為聯合國「兒童國際公約」頒佈 30 週年,也是世界兒童日,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特展選在今天開幕。不但提醒大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兒童權利,更以童趣可愛的互動設計,告訴小朋友,兒童不但應該是受到保護的對象,更是權利主體,在台灣與世界各地,已經有許多兒童積極參與社會,帶來改變。
由多位兒童擔任導覽員,特展展出了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理念介紹、台灣白色恐怖下受難兒童,與國內外兒童力展現的實際故事,與多種互動遊戲,讓兒童而遊戲與動手中瞭解自己所擁有的權利。文化部次長范巽綠讚,這個展相當用心,應該多複製幾份,在全台各校巡迴展出。特展於景美園區的第五第六號兵舍舉辦,展期直到明年五月,本週六人權館將舉辦園遊會,這些小小導覽員不但要講解特展,也將導覽景美園區。
「兒童國際公約」保障 18 歲以下兒童享有生存、發展、受保護、參與等人權。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目前全球已有 196 國簽署兒童公約,是全球最多國家簽署、共識最高的國際公約,在永續發展的討論中,也把兒童權利列入重要考量。台灣也在 2014 年以內國法化來引進。
包括瑞典氣候倡議女孩格蕾塔、香港反送中罷課中學生、爭取穿短褲的台南女中學生、協助解決移工買車票問題的彰化南郭國小學生、串連反課綱微調、終結放榜新聞的各校高中生,他們的創意與勇於爭取權利的故事都獲展出。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文化部次長彭俊亨引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句,並表示文化部持續推動友善平權,以厚植兒童力,兒童不只受保護,更有能力參與世界。例如他聽到一位小導覽員提出「現在的公園,很多罐頭遊具,長得都一樣,以後蓋公園先應該問問我們的意見」,這就是兒童力的彰顯,而大人也應該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了「小時候討厭的大人」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蔡政府不斷努力保障兒童權利,目前不但設置了國家兒童權利監督機構,更有高中生可以進行政院一起開會討論的兒權會議。人權教育的重要性在於,讓台灣人從兒童時代開始瞭解怎麼進行民主,怎麼保障自已與別人的人權,因為台灣不能再回到白色恐怖、二二八、美麗島事件的時代了。
為了讓人權教育向下紮根,教育部與文化部合作推動兒童權利相關的學習計畫,范巽綠表示,教育部已成立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並培訓公民、歷史等科目的老師,合作以跨領域的課程提供兒童人權教育。
范巽綠強調,甫上路的「108課綱」便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而目前負責教育的一代,在成長過程沒有經歷過兒童權利,更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陳俊宏表示,白色恐怖時期中,有在監獄中出生撫育的嬰幼兒,如名導演洪維健在獄中出生,一度過著早上去學校上課,放學回監獄陪母親服刑的生活,直到小學三年級才離開監獄,是最小的政治犯。
也有青少年階段時期就被捕入獄的,例如周賢農當年只有 17 歲,當兒童導覽員講解到他的遭遇時,他人正在現場,一度感動掩面。
周賢農受訪表示,他是家中的獨子,原本成績很好,家裡很期待他能夠當醫生,當他 26 歲獲釋回家時,家裡負債、他又一時找不到工作,靠親戚接濟先暫時做管倉庫的工作,因此相當感慨,不過後續他協助朋友的公司成立,經過努力,公司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非常有規模,他現在過得很好,也很感動這些故事繼續傳下去。
陳俊宏更表示,有許多政治受難者的家屬當時是兒童,他們的生活像是在更大的監獄中生活,可說是「獄外之囚」,同樣是受害者。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