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危機已成氣候變遷之外當前最重大人道問題,當大國無法敏感因應,較小國家的公開倡議更顯彌足珍貴。台灣人道建築獎處理難民融入問題,彰顯建築的社會性和文化意義。
「我認為當代建築師已然忘卻此一道德原則,我們變成是在替最強有力的人而設計。」曾多年擔任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評審的芬蘭建築教育家帕拉斯瑪(Juhani Pallasmaa)說。
普利茲克建築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美譽,被公認是全球最重要建築獎項之一。
北歐現代主義之父、芬蘭建築師阿爾托(Alvar Aalto)曾言:「建築師應當總是為一個在最脆弱狀態下的人而設計。」這就是帕拉斯瑪所說的道德原則。
第 2 屆台灣人道建築獎(Building 4 Humanity Design Competition – 2019 Taiwan Prize) 22 日晚間在土耳其西部愛琴海濱的伊茲米爾巿(Izmir)公布得獎名單,兩鬢飛霜、白髯如雪的芬蘭大師帕拉斯瑪在座談會中開宗明義說:「在我們的設計中必須有同理心。」
帕拉斯瑪是第 2 屆台灣人道建築獎的評審團主席。這項全球競圖活動專業組前 3 名從缺。他說,此一評選結果反映當代建築界的走向「無法解決、表述或反映格外敏感的難民安頓問題」、「難民議題經常被簡化成經濟和技術問題,但其實不然」。
台灣人道建築獎競賽計畫主持人、安卡拉畢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建築系助理教授裘振宇對此也感到憂心。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當代建築教育對社會關懷不足、對人道危機難有反應、對自然環境和建築構造不夠了解,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積習沉重。」
本身也是建築師的帕拉斯瑪認為,行業內失去許多自主性,「我輩建築師已經成為服務業」。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建築師的自主性是一種訓練,藉以承擔諸如難民議題這樣的道德責任,而台灣為敘利亞難民舉辦全球競圖,「樹立了榜樣」。
這項競圖是以土耳其南部哈泰省(Hatay)雷伊漢勒巿(Reyhanli)西南郊佔地約 2 萬 5000 平方公尺的公有土地為基地。主辦單位表示,競賽目的在徵集設計理念,協助逃離家園進入雷伊漢勒巿的敘利亞難民融入當地環境,藉以彰顯建築的社會性和文化意義。
出席座談的雷伊漢勒巿長哈吉歐魯(Mehmet Hacıoğlu)指出,這個邊城由 9 萬 8800 名土耳其人、約 12 萬名敘利亞難民組成,「我們擁有全國最多的難民,接納比原有居民更多的外來人口」。
難民危機已經成為全球問題,台灣難以置身事外。裘振宇提到:「台灣長期活在戰爭陰影下,我們當中許多人是移民或難民的後代。」他表示,敘利亞或土耳其似乎離台灣非常遙遠,但其實也可以非常接近,「難民問題若對歐洲或西方造成衝擊,台灣也將受到波及」。
帕拉斯瑪指出:「無庸置疑,難民問題是氣候變遷之外,當前及未來最重大人道問題。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始終存在且不斷擴大,當前咄咄逼人的政治氛圍更凸顯此一問題的重要性。」
他強調:「大國對此一問題似乎不夠敏感。我認為,由諸如台灣、芬蘭和許多較小國家公開倡議,這非常重要。」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