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澄波書畫收藏展 展現創作歷程

陳澄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作者:李賢輝

藝術家陳澄波過世後留下不少收藏品,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保存、修復後,如今將他收藏的書畫展出,呈現陳澄波與嘉義、東京、上海書畫家的互動。

在台灣美術史上,陳澄波具有無可忽視的地位。 1924 年他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 1926 年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一)」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為第一名台籍畫家入選此展。

1929 年,陳澄波前往上海任教,與當地的畫壇名家多有交流互動。 1933 年回台後,除了組織畫會、推動在地美術教育,陳澄波融合歷練與體悟,盡情地發揮自我風格,留下大量以故鄉嘉義為主軸的畫作,留下時代的面容。

陳澄波過世後留下許多珍貴收藏,經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保存、修復後,得以展現世人面前。這些書畫作品不僅是陳澄波的藏品,同時也是濃縮著 20 世紀初期藝術家的交遊狀況,藉此可看見台灣美術發展的多元特質。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年舉辦「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從「線條」出發,展出書畫作品及陳澄波作品共 114 件,將陳澄波所藏書畫為經,交遊為緯,藉由翰墨因緣,呈現陳澄波與嘉義、東京、上海 3 地書畫家的互動。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展覽中看到陳澄波在當年遍及中國、日本及台灣,且和藝術家林玉山等同輩畫家,彼此之間的藝術品交流和互贈,除了重現陳澄波在當年的藝術形塑過程,也看到在東洋美學的基礎上,如何發展出獨特的陳澄波藝術典範,彷彿重現了台灣藝術史。

陳澄波以西畫聞名於世,但出身於書香世家,受到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教育,讓他得以接觸書畫作品,從中觀察不同畫家處理線條的特色,轉應用在作品之中,以此作為處理肌理的手法,讓他的筆觸擁有強烈的線條。

為落實文化部推動「重建藝術史計畫」,史博館與國立國父紀念館攜手合作,並向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文學館及多名藏家,出借 114 組件作品促成這項展覽。

展品以陳澄波生前與同好交流,所受贈的收藏為主;輔以陳澄波個人作品,以及他與家族成員的書法習作、手稿等。展覽有別於以往陳澄波作品展,希望透過其個人收藏的視野,提供觀眾對陳澄波所處的藝術氛圍與歷史網絡,一種嶄新的觀察與解讀。

「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展覽,即日起至 2020 年 2 月 8 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展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