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心理諮商將合法上路,專家說,心理諮商常被視為「貴族醫療」,且健保給付有限,遠距成本較低,有助突破現狀。但也有風險,如網路不穩導致諮商打折、只靠視訊難全盤評估。
衛生福利部近日發函給各地衛生局,提出「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正式開放遠距心理諮商業務。
只要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提出通訊心理諮商業務實施計畫,並經各地政府主管機關核准就能實施,嘉惠不方便或害怕就醫族群。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李玉嬋說,遠距心理諮商讓資源可近性提高,但必須正視民眾負擔的問題,自費的心理諮商動輒新台幣數千元,如果要用健保資源,因臨床心理師有限,民眾要等很久,根本難幫上忙。
李玉嬋說,近日遇到一名孩子,有學習和情緒障礙,常激動就爆衝,家長為了孩子得用自費諮商,但長期下來經濟負擔沉重,讓媽媽苦不堪言。政府在開放遠距諮商後,也應思考諮商的健保給付問題。
衛福部心理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受訪時則表示,心理諮商多是自費,且價格高昂,過去常被認為是「貴族醫療」,有錢人才負擔得起,這樣的狀況應該被打破,遠距心理諮商開放後,應有助減輕一些經費負擔。
不過,諶立中也說,遠距心理諮商過去常有疑慮的是究竟處理「疾病」還是「心理狀態」。精神疾病、腦瘤等導致的心理問題,並不是單靠諮商就能處理。如果民眾只關注心理,忽視其他生理狀況,也有延誤治療的風險。
遠距醫療平台業者執行長謝懿則說,心理諮商需要建立關係,但遠距有一部分是靠「想像」,所以遠距諮商無法取代實體諮商,而是先在實體建立關係後,在拉到遠距,有助維持。另一部分則是可以「導入」,遠距可降低心理諮商的門檻,讓民眾更願意靠近。
至於遠距諮商的風險,謝懿說,除資訊安全保護,網路通訊品質如果不穩定,會讓評估效果打折;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說,個案狀況可能會透過肢體動作表現,但遠距的觀察相對有限。
葉雅馨表示,將來遠距諮商上路,民眾可先釐清自己的狀況,在尋找諮商管道時,應對諮商師背景、性別、年齡等有所認識並選擇,且因通常要自費,也要考慮經費的負擔,通常可能需要好幾次的諮商。
諶立中表示,自我覺察、尋求諮商需要被倡導,民眾應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雖然諮商多是自費,但政府也長期投入心理衛教資源,如各地衛生局都有提供免費的諮商服務,且也有許多心理健康專線(如安心專線 1925 ),在關鍵時刻可傾聽民眾的苦惱。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