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鬆餅早自 60 年前紐約博覽會就打響國際知名度,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讚譽有加。街頭常見觀光客手拿滿是鮮奶油的鬆餅,但當地人正宗吃法不加料,更能感受麵糰口感。
來到布魯塞爾,鬆餅經常是觀光客點名的小吃。尤其是美國觀光客認為,在發源地吃鬆餅更具歷史意義。
原來, 20 世紀中期移民美國的比利時人開始販賣鬆餅,經口味改良後, 1964 年紐約博覽會上一對比利時夫婦販賣以奶油及草苺點綴的蓬鬆鬆餅大受歡迎,隨即打響國際知名度。
2014 年歐巴馬造訪比利時,出席八大工業國集團(G 8 )會議,顯然比利時鬆餅讓他念念不忘。回到美國後,他在一場記者會對一名即將赴布魯塞爾任職的記者說,「那裡的鬆餅非常可口」,又幫比利時鬆餅知名度推了一把。
現今布魯塞爾許多景點有鬆餅店,它們以花俏造型吸引顧客。鬆餅鋪上草莓、香蕉、奇異果,再淋上巧克力、鮮奶油、花生醬等,外貌立刻從樸實變為繽紛。有的店家標榜現點現做;也有店家預先做好鬆餅,客人點單後回溫加熱,風味截然不同。
觀光客這種拿叉子吃加料鬆餅的方式,對比利時人而言並非正宗。當地人信奉吃原味,頂多上面再灑些糖粉,因為這樣才能吃出麵糰的美味。
比利時鬆餅相傳最早可能追溯到 10 世紀,最初是把麵粉和水調成的麵糊以鐵板加熱;後來有麵包師加進酵母創造出柔軟蓬鬆口感,但講究的還不止這些。
事實上,比利時鬆餅分為 2 派:長方型是布魯塞爾鬆餅;不規則圓型是列日鬆餅。前者是在麵糊中加了大量蛋白,吃起來口感比較蓬鬆綿密。
列日鬆餅是 18 世紀由一名居住列日主教區的廚師所創,體積較布魯塞爾式的長方形鬆餅小,最大特色是在麵糰中加了珍珠糖,烤製時糖溶解形成焦脆外皮,吃起來酥脆又紮實,是比利時人相當自豪的奧妙口感,認為吃原味才是王道。
不管是哪種鬆餅,都有獨特香氣及口感,除了風味外,也能品嚐濃縮其中的歷史文化。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