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東協商機風起雲湧 台商各顯神通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近 2 年湧入東協的外企及台商急速增加。以製造業來說,「逐成本而居時代已過去」,智慧化刻不容緩,而電子商務產值雖龐大,業者也得面臨物流與支付等難題。

早在美中貿易戰之前,台商早已到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協國家投資布局,先行卡位搶占商機;而近 2 年因為貿易戰加劇,進入東協市場的外商急速增加,部分台商則加速移轉產能或重啟東協廠區運作。

以泰國為例,第一波帶著台灣資金投資泰國的台商,大約在 1980 年代末期,當時台灣靠外銷賺進外匯、勞力成本增加促使供應鏈南移,泰國有明確的招商引資策略,吸引了石化、電子、汽車、食品加工產業等台商供應鏈轉進。

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康樹德對記者表示,貿易戰背後其實是科技戰,早期來的台商把舊機器搬來就可以生產;但現在泰國已不是提供便宜土地和勞力的地方,新一代企業都導入最新設備。如果沒做自動化、數據化的智慧製造,就缺乏競爭力,全球競爭趨勢也不是朝向成本節降(cost down),而是透過效率生產,提供更好品質和服務給客戶。

觀察越南市場,近 2 年湧入越南的外來企業急速增加,導致越南當地市場缺工、設廠成本增加,屬於傳統製造業的成衣、製鞋產業的利潤變薄。有業者大嘆,低廉的勞工已不復存在,許多從中國轉來的訂單,毛利也被壓縮。

昶勇集團在越南深耕逾 20 年,旗下孚思科技主要生產全球知名品牌橡膠的鞋底材料,近幾年積極導入自動化製程,優化產線效能,盼將利潤極大化。

孚思坦言,「一開始也遇到很多瓶頸」,因為自動化設備、SI 系統整合方案在越南當地的供應鏈並不完整,最後找上中華電信導入智慧解決方案見效,大幅縮短新廠學習曲線 2 到 3 年,拉開與對手距離,也嚐到自動化的「甜頭」。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表示,「台商像是遊牧民族,逐便宜勞力土地而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東元在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設廠,後續也將延伸到印度。他指出,由於東元已陸續導入智慧化生產,勞力等成本上升均不是大問題,但在印度短期仍要先適應民族性與當地法規。

康樹德更觀察到,台灣製造業已是全球通,但相關企業經營的服務人才都沒有跟著台商走。例如會計師、律師、國際貿易談判、IP保護註冊、銀行系統等;相較之下,美歐日韓企業向來是「律師、會計師走在前面」,先熟知國與國之間的投資條例和當地法規,有利中長期投資的規劃,風險較低。

此外,除了製造業,東協的電商市場同樣受到矚目。國際電商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京東、騰訊投資的 Sea 集團、台灣 PCHome 等紛紛進駐東南亞,卡位當地商機。

而東森集團併購草莓網後,未來也將借重東協市場在地合作夥伴成立社群電商和社群部隊,把新零售和新媒體事業打入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國家;東森總裁王令麟透露,當地市場對日本、韓國、台灣的美妝產品青睞有加,未來不排除併購日本美妝品牌,行銷東南亞。

東協電商商機如一片藍海,Sea 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蘇拉傑分析迷人之處,首先是人口結構龐大,有 6 億 3500 多萬人口,且一半都是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其次是東南亞國家平均經濟成長力達 5% 以上,意味著東協中產階級快速崛起;第三是都市化潛力大,預估 2020 年都市人口將超越農村人口,隨之而來的是消費習慣改變,電子商務將會蓬勃發展。

他同時也點出東南亞電商市場,有網路、支付、物流 3 大挑戰。因為東南亞網路普及率有限,電商發展仍受制於網路發展,但當地政府數位經濟政策均已開始進展。

另外,因為當地信用卡普及率低,超商付款、蝦皮第三方支付等成為主要工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則積極推動電子支付工具,拉升普及率;至於物流是另一項關卡,東南亞基礎建設與法規都存在挑戰,但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標顯示,法規將積極鬆綁,是朝向正面的發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