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思想坦克》政黨都是輸家,人民有智慧──2020大選雜感(中)

圖片來源:蔡英文FB

本文作者為湯志傑,由思想坦克授權轉載。

對比韓國瑜來說,小英的穩定、可預測,並因此可信賴的政治家特質非常鮮明。但反過來,她似極欠缺或不喜權謀的政治手腕與技巧。某個意義上,這是個值得讚美的優點。但就必須在現實政治中打滾的人來說,這也會是許多災難的來源。

像年金改革、一例一休或是同婚的問題,固然都是不易處理的棘手難題,小英敢勇於面對,所顯示的韌性遠超過檯面上任何的男性政治人物。但整個過程會弄到得罪所有人,只有失分,而無法爭取到任何的加分或感激,毋寧跟處理的手段過於粗糙,未能具備同理心與令受影響者感受到尊重有關,而不是推給共識須透過慢慢醞釀達成一句話就可以卸責。

涉及利益與價值觀的事本就不易說服,但被鎖定的對象族群未必便皆是冥頑不靈之輩,就作為國家機器主幹的軍公教警消來說,背後更有以往被國民黨當籠絡手段用的時代錯誤問題,小英無法建立有效的共識版本解決方案並有效管束全黨的發言,這筆帳最終還是會記到她的頭上。

最顯而易見的是,當民進黨 2016 年成功把柯 P 推上台北市長寶座的那一刻起,小英或其幕僚,便該開始思考葉爾欽效應的問題,並及早對此做出處理。就算不能把他拉入民進黨內,至少也要設法防範、降低未來的可能傷害。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以致儘管台北市政乏善可陳,在綠營撤回選舉人才後,柯 P 和民眾黨也提不出任何打得動人心的願景或政策,但光憑柯 P 的全國知名度,便可將始終還只是虛的聲勢,落實為具體的黨組織與席次,成為此次大選少數的實質贏家。不過,依實際投票結果與封關前的長期民調趨勢來看,柯 P(黨)當然也要作輸論,這無疑也是台灣人民的聰明之處。

大家常不自覺地認定,小英既身為全國最高權力擁有者的總統,自當無所不能,而忘了就是舊時代的皇帝也只是一個人,一樣得依賴官僚的合作才行,而無法隨心所欲。

對非民進黨原有份子的小英來說,雖可受益於媒體形象,在沒有自己班底的情況下以外來者的身分擔負起黨主席的職責,實際上卻無法免除與黨內既有勢力結盟。這是現實上完全可理解,也無可厚非的必要選擇。問題是,這麼多年下來,小英有無培養出一批能代勞的優秀班底?是改革民進黨,推動它不斷往前進步多些呢?還是妥協、遷就既有勢力分布多些呢?

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選戰過程中林靜儀接受德國之聲採訪引發的風波,便是人才不足或用人不當的近例。小英主要結盟者之一的陳明文,外界的形象向來也不算太好。像他和柯建銘雖曾對民進黨有過相當貢獻,但隨著台灣社會整體形勢的改變,當他們繼續留在原來的位置上會對黨的整體形象造成包袱時,有擔當的領導者毋寧應透過勸服或利益交換,促進新陳代謝,這才是政治的功夫。

當台灣基進的陳柏維很有氣魄地喊出,希望四年後跟披著民進黨戰袍的顏寬恆再來場君子之爭,進行台灣本土派與本土台灣獨派的競爭時,民進黨難道甘於自居地方派系的聯盟,怯於進化接招嗎?還是早認定了,只要如以往般扼殺新生力量於初生,繼續與國民黨玩分贓的遊戲,輕鬆又容易,幹麼這麼辛苦?

民進黨這些年是培養了些優秀的年輕人,今年更有不少人出馬競選立委,而且都選的不錯。但是,他們的機會為什麼永遠只能在艱困選區呢?這樣真能算培養人才與新血嗎?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只有女性,只有蕭美琴捨得遠離權力中心,隻身遠赴花蓮替民進黨開疆拓土?哦,對不起,今年我們還等到了令人驚豔的李問到馬祖搶建灘頭堡,可見民進黨的男性未必總是坐享其成。

各位只要稍微看一下今年區域立委選舉中,那些民進黨候選人落選或驚險過關的地方,以及總統得票與立委得票有大幅落差的地方,不難推測,假如民進黨在這些地方也同樣推出年輕新血的話,大有可能一舉擊垮國民黨,贏得漂亮的全面性大勝。你可以說民眾黨的提名策略是刻意扯後腿,但時代力量的高鈺婷能在新竹拿到七萬多票,與國、民兩黨的候選人形成鼎足而三之勢,你還能怪說這是別人扯後腿,而不是自己的人選有問題嗎?民進黨的領導階層如果有遠見,暗助時力的候選人,豈非可一舉數得,既可汰換己黨不良份子,又可擊垮國民黨,同時還能促成良性政黨競爭環境的到來?

其實,從 2016 年民進黨大勝時的選舉結果,便多少已可嗅出類似的訊息。甚至,我相信不只是領導者,就是一般黨內人士對此都知之甚詳。但就像組織社會學的研究告訴我們的,組織裡的人雖然往往清楚關鍵的問題何在,但那通常卻會變成禁忌以致無法檢討,必須待外來的諮商者問說國王的新衣在哪時,大家才敢跟著附和。四年過去,我們看到的毋寧是因循苟且,而非敢於作為。

因此,民進黨的政黨票始終只能在三成盤旋,無法穩定突破四成的門檻,遑論囊括過半的選票,一點都不奇怪。比起 2016 年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來說,今年的名單倒退更多,妥協的痕跡更甚。才剛從黨內初選中勝出的小英不敢改革,而是選擇妥協,是人性之常,反正跟更爛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比,已好多了。

但以團結之名掩飾不敢改革之實,卻只證明了民進黨的墮落。

更等而下之的是,過往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民進黨,深知台灣人民要的不多,廉潔就好,竟然在面對他黨或人民關於貪腐的詰問時無言以對,有何臉面全面執政,又有什麼資格可贏得全面勝利?

所以,民進黨在這次大選中似贏實輸,是自己造成的結果,也是台灣人民的智慧。民進黨必須學會接受此一事實,並深刻體認到這對自己和台灣來說,可能都是好事而非壞事。先不說台灣人民從切身的歷史經驗早養成對一黨獨大的反感,光是民進黨近四年全面執政的作為,也無法讓人民充分放心授權。

陳柏惟與焦糖。
圖片來源:截自焦糖 陳嘉行 Brother Caramel 臉書

讓好的、有競爭力的小黨茁壯,取代當反對黨也常不夠格的國民黨,是值得促成的好事。更值得思考的是,由於台灣民主化來得較晚,而科技進展又日新月益,在社會尚未養成理性辯論審議的民主慣習前,就進入了以表演政治為主流的媒體統治(mediocracy)。當各方陣營紛紛以社群媒體進行仇恨動員或恐懼動員的情況下,很容易陷於民主內戰的困局。就此而言,兩黨制未必是外有中國虎視眈眈的台灣的最適選項。

可是,要對抗對台具有領土野心的中共,台灣的確又需要一位總統作為最高領袖來團結各方及統一指令。何況不論是過往的威權統治,或是總統直選後的實踐經驗,也都令實權總統已成不可逆之勢。在此情況下,增加不分區立委的席次,降低政黨補助及分配席次的門檻,讓台灣社會本就繽紛多元的聲音可以在國會找到自己的代表,讓利益妥協之外也有理性辯論的空間,促成良性競爭的多黨制,不但有助於真正民主時代的到來,應也有助於一致對外共識的形成。因為,容許差異下的統一才是真的統一與團結,強求劃一不但只能有表面的服從,更易惹出反彈。

更根本來說,壯闊台灣,還需從壯大公民社會做起。

畢竟,所有的政黨也都只是一時利益與理念的結合,且終究會有選票的顧慮。像以反紅媒和太陽花起家的時代力量,儘管支持本土立場與進步價值,想走出自己的路,卻不免在選票考量下與柯 P 眉來眼去,不敢表態支持小英,也不敢凸顯對性平的支持,在審《反滲透法》時更火力全失,最後還是吃了悶虧,撈不到選票入匭的便宜。

以南台灣為基地的台灣基進雖連體育政策都提出了規劃,努力與民進黨區隔,卻還是不免因其鮮明的抗中色彩而被視為小綠,在選戰最後集中選票的趨勢下勉強跨過 3% 的門檻存活下來。

其實,在民主化以來慢慢形成藍、綠各自的基本盤皆僅能固守三成左右的穩定結構下,柯 P 光靠批藍罵綠便可呼風喚雨,小黨要做出品牌存活下來,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時力的票源固與柯 P 重疊,但因為不敢捨,才會陷入進退失據,偷雞不著反蝕把米的地步。因為時力與本身非常官僚主義、高度威權取向、說一套做一套的柯 P,在基本價值立場上是有衝突的。除非他們願自棄立場,否則向柯P開炮,看似是捨,結果卻反而可能是得,至少長期來說應是如此。

以柯 P 最愛罵的新潮流來說,多年來總被當成箭靶,也的確有許多可罵、該罵之處,卻不見它因此怕過,更不見它因此而倒過。大家心知肚明,口頭上卻不說的是,新潮流過去在人才培育上比誰做的都好,讓那些既非政二代,亦非富二代,沒有特殊背景,卻有志於從政的青年,有累積經驗及循序晉升的管道

放眼當今政壇,原無個人或家庭資源可供倚賴,如今卻能據有一席之地者,極高比例出自新潮流,當知幾十年的耕耘不會徒勞。一如任何團體,新潮流自然也是利益的集合,但作為政治勢力,總會有、也需有理念,尤其是紀律。新潮流因此成了台灣政壇上最大一股集體勢力,也因此動見觀瞻,最易被祭出來當靶子。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