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行政院禁止口罩出口政策遭部分人士質疑,批評台灣政府沒人性,經濟部工業局發言人楊志清強調,非常時期國內供應為優先,其實翻開海關數字,日本反而是台灣口罩出口最大市場,每 10 片就有 6 片銷往日本,疫情最嚴重的中國卻是台灣進口口罩主要來源。
目前市面上口罩百百種,有一般口罩、N 95 口罩、活性碳口罩與醫療等級口罩等,台灣稅則號列僅只有兩項,區分為「一般口罩」與「N 95 口罩」,又以前者為進出口大宗。
工業局副局長楊伯耕估計,包含一般口罩、N 95 口罩與醫療等級的總量,台灣一年口罩需求量約 14 億片,供應來源絕多數是國內廠家,但全聯等流通零售業也有可能因競爭考量自行進口口罩商品,換言之,台灣口罩有進口與本地製造(MIT)兩大來源。
根據經濟部貿易局進出口統計,台灣每年出口「一般口罩」金額約 1000 萬美元,換算約 1.3 億片至 1.8 億片,出口最大市場為日本, 2014 年至 2019 年日本出口占比逾 6 成,高居台灣口罩業者第一大外銷區域,其中,去年銷往日本數量為 1.18 億片,占台灣總出口 1.71 億片的 69 %,攀上近 6 年高峰,等於每 10 片口罩當中就有 6.9 片準備銷往日本。
至於疫情最嚴重的中國,去年自台灣出口數量為 185 萬片,出口占比僅 1.08 %,位居第 8 大出口市場。不過,出口金額卻有 821 萬美元,若用創匯貢獻度計算,位居第 2 大,僅次於日本,也就是說,台灣銷往中國的口罩為等級較高、價格較好的產品。
口罩為技術門檻較低產品,中國近年產能高於台灣,經濟規模攤提下來的單位生產成本也偏低,若以進口數字觀察, 2004 年台灣自中國進口口罩首度突破 1 億片大關,近 6 年進口量約在 3 至 4 億片,來自中國的口罩穩居台灣進口 90 %,足見台灣高度依賴中國。
楊伯耕表示,進口市場向來是以價格取勝,中國產量大、價格便宜,自然會成為進口最大來源;目前過年期間進口商休假,政府協調國內口罩業者提前上班趕工增加產能度過年節,待年節過後,進口商回到工作崗位,國內口罩供應量更加充裕。
楊志清也進一步解釋近期的口罩出口禁令政策,他說,儘管國內供應充足,超商與政府都有庫存量,但是為避免透過「貿易行為」大量移動到外地去,所祭出的短期禁令。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