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政治史上一代強人、辛巴威前總統穆加比不敵病魔,於 2019 年 9 月 6 日病逝新加坡醫院,享壽 95 歲,自此他的名字從非洲執政的萬年總統名單上移除。
穆加比(Robert Mugabe)出生貧困, 1980 年成為辛巴威第一副總統, 1987 年成為總統, 2017 年 11 月因政變下台,終結他長達 37 年毀譽參半的政治生涯。
穆加比作風強勢獨裁但政績尚可,唯獨晚年為小他 41 歲的嫩妻葛瑞斯(Grace)所操控,不時做出荒誕決策。
葛瑞斯生活奢糜、放縱兒子、長期干政,最終引起政界與軍方不滿,由當時的第一副總統、目前的總統、 77 歲的姆南加瓦(Emmerson Mnangagwa)與軍方聯手迫使穆加比交出政權。
穆加比生前不滿西方對他的冷嘲熱諷,也會大聲反擊。據說他曾暗喻最喜歡如廁後以白色衛生紙擦拭他黑色的臀部,令人啼笑皆非。
辛國人民對新政權寄予厚望,然而希望愈高失望愈大。
派翠西亞(Patricia)來自辛巴威,目前在南非的餐廳當女侍。她對記者表示,辛國物資奇缺,家鄉父母不要她寄生活費,因為有錢難買物資,她只好改買食品與生活用品托運回去。
她說:「否則我的家人會餓肚子。」
一旁的梅西(Macy)則補充說:「我們辛巴威教育品質很好,可是畢業等於失業,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南非打工。」
目前全球任職非皇室國家領導人超過 25 年的有 12 位,其中 7 位在非洲。最年長的是中部非洲喀麥隆(Cameroon) 84 歲總統畢亞(Paul Biya),他已掌權超過 44 年,是 12 位中任職最久的一位。
喀麥隆於 1960 年脫離法國獨立,至今兩國仍保持友好關係,法國在很多重要產業均設立子公司,例如石油、木材、通訊、銀行等。足球運動在喀麥隆鼎盛,是全民運動之一。
第二位屹立不搖的總統是西非赤道幾內亞(Guinea) 77 歲的姆巴索哥(Teodero Mbasogo)。他在位已經超過 40 年,以貪腐、濫權、獨裁揚名國際,與非洲大部分地區逐漸改走民主路線形成鮮明對比。他曾毫不諱言日後將交棒給 51 歲、目前擔任第一副總統的兒子鐵歐多洛(Teodoro),繼續以家族統領這個國家。
赤道幾內亞於 1968 年脫離西班牙獨立,土地約 2 萬 8000 平方公里,人口約 130 萬。
第三位是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Congo) 76 歲的總統恩格索(Denis Sassou Nguesso)。他第一次任期是 1979 至 1992 年。 1997 至 1999 年爆發第二次內戰時再度出任總統至今,兩次任期總計超過 35 年。
剛果於 1960 年脫離法國獨立,定都於布拉薩市(Brazzaville),是幾內亞灣(Gulf of Guinea)第 4 大產油國。除石油外礦藏豐沛,自然資源帶來的可觀財富不免讓恩格索家族養成奢華風氣,令人詬病。
第四位是東非烏干達(Uganda)在位已經 33 年的 75 歲總統穆賽維尼(Yoweri Museveni)。他出生貧困家庭,父親是牧牛人,母親目不識丁,但他憑藉自己努力完成大學經濟與政治學位。
2009 年烏干達國會通過反同性戀法,將同性戀視為犯罪行為,最高可處以死刑。此事受到國際人權組織大加抨擊,境內多名同性戀者遭到不明民眾武力攻擊,甚至攻擊致死。 2014 年穆賽維尼礙於國際討伐聲浪,終於表示不再將同性戀者列為刑事犯。非洲目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只有南非。
穆賽維尼於任內修改憲法任期,讓他可以終生擔任總統一職。此舉受到國際輿論韃伐,但他不以為意。
第五位是中北非查德(Chad)在位 29 年的 67 歲總統德比(Idriss Deby),他出生貧困,憑藉不斷努力獲得大學理工學位,並前往法國深造接受軍事教育。
1990 年德比推翻罔顧人權的前總統哈布瑞(Hissene Habre)成為總統,爾後數年各路叛軍武裝攻擊不斷,但他最終鞏固住自己政權。
查德地處重要戰略位置,受到不同激進份子團體覬覦,製造事端破壞鄰近國家安寧。德比曾於 2016 年的非盟(AU)會議上大聲疾呼必須結束這些時代悲劇,獲得各國總統認同,將特遣部隊擴編到 1 萬人,進行剿滅行動。
第六位是東非厄利垂亞(Eritrea)在位 26 年的 73 歲總統阿夫瓦基(Isaias Afwerki)。
緊鄰厄利垂亞的衣索比亞(Ethiopia)於 1950 年代在英美兩國支持下,獲得厄利垂亞管轄權,引起厄國人民極大不滿。 1960 年代人民呼籲脫離衣索比亞管轄的聲浪四起,直至 1991 年才在阿夫瓦基領導下,終結這場長達 30 年的流血獨立戰爭。
阿夫瓦基順理成章成為獨立後第一任總統至今,他所帶領的政黨依照民族主義建立一黨國家,自此不再有選舉一事。
多年來,阿夫瓦基積極與衣索比亞建立良好邊境關係, 2018 年 7 月雙方簽署友好關係聯合宣言,為結束邊境長期流血衝突做出貢獻。
第 7 位是東非盧安達(Rwanda)在位 25 年的 62 歲總統卡加米(Paul Kagame)。他也是 7 位中最年輕的一位。
盧安達最大族群胡圖族(Hutu)與第二大族群圖西族(Tutsi)早在 1950 年代已時有衝突。卡加米是圖西族。
1962 年盧安達脫離比利時獨立,胡圖族獲得政權,年幼的卡加米跟隨父母逃往北方鄰國烏干達避難。
卡加米成年後加入難民在烏干達成立的反抗軍。 1990 至 1994 年反抗軍與由胡圖族主政的政府軍展開長期流血抗爭,陸續超過 33 萬圖西族人遭到政府迫害與驅趕,成為四周鄰國的難民。
卡加米於反抗軍領導人過世後,毅然決然挑起重擔,帶領反抗軍繼續奮戰。 1993 年 8 月雙方進行和平談判; 1994 年 4 月 6 日當時的盧安達總統、胡圖族的哈比亞里馬納(Juvenal Habyarimana)座機遭飛彈擊中而身亡。
胡圖族認定是圖西族一手策畫謀殺總統,向境內的圖西族進行恐怖報復, 1994 年 4 月 7 日至 7 月 15 日短短 100 天內屠殺大約 100 萬圖西族人,血流成河,駭人聽聞,成為 20 世紀最殘暴的種族清洗事件。該慘案被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 「盧安達飯店」(Hotel Ruwanda),更加引起全球廣泛注意。
卡加米帶領反抗軍一路浴血奮戰,終於在 1994 年 7 月 30 日全面控制盧安達,成功制止胡圖族持續進行的種族屠殺暴行。
內戰結束卡加米成為副總統並於 2000 年成為總統。作為總統,卡加米將國家發展列為優先事項,希望帶領滿目瘡痍的國家與血淚斑斑的人民走向富強。種種措施受到人民愛戴,政治漸趨穩定,經濟逐漸復甦。 2017 年大選卡加米以 99 % 得票率續任總統一職至今。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