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詹宇專欄》摘下口罩,投向山的懷抱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Y_C_LO

口罩緊緊遮住嘴鼻,雙眼盯著與別人的距離,隨著武漢肺炎的擴散,口罩成為健康的防護罩,人多的室內空間現在不太敢去,想要增強免疫力,其實有帖天然草本配方、養精補氣、去悶解鬱,而且不用花大錢就可以,那就是,走進山裡。

台灣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比起全球平均值多了一倍,隨處可取的山林美宴,許多地方更享有海陸雙拼,其實是台灣人療癒紓壓、強身健骨的抗毒聖品。走進山裡,不妨將自己的感官切換到自然模式,蛙鳴鳥叫、山泉潺潺合奏的是森林交響曲,傾聽,天籟將直竄你放慢的心,想像,萬物將豐富你的情感呼應。走進山裡,人和花樹蝶蟲等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請讓我們依偎相惜,也請什麼都不留,除了足跡。

與山結緣,有著是我很深的感念。山,是我心目中的神殿。

多年前,接爸媽同住,從山腳下的內湖到台地上的林口,或有老伴同行,或是踽踽獨行,老爸臥病前也是在森林步道中,一步步踩踏出「我行故我在」的抗憂步伐。爸媽退休前,沒甚麼遊走山林的逸致閒情,老爸晚年,我不知道他走在林間溪旁的真正心情,但我相信,在他虔誠禮拜過的廟宇之外,山林,是守護過他晚年憂鬱的另一座神殿。特別是離家最近、他最常走的大溝溪步道,沿途一棵棵林木像是一尊尊土地公,我後來每走此道,總是在內心向這裡的鬱鬱森林、悠悠雲空致謝,感謝祂們曾經眷顧老爸的心靈。

我年輕時登山經驗少,高二寒假攀登雪山,卻是最早走過的高山足跡。我執起牽手之手,就在陪伴我度過童年的圓山步道。當了爸爸之後,開始帶著妻兒勤走各地山野,去年足跡,甚至攀上德國最高峰。一直到現在,山林,始終是我們全家最感自在的休閒場域。我們也以大自然為師,山林,是我們與孩子共同學習認識大自然與愛護生命的教室。

幾年前,先後遇上朋友在事業和健康的人生中途點,多了走在荒野上的夥伴。我們樂與山結良緣,我們也因山結好緣。人生如山,高低起伏都是必然,有登上朗闊巔峰的英氣煥發,也有陰鬱壑谷裡的低身沉潛,一步一腳印,沿路其實都是在刻劃生命的風景。

近年來的同學聚會,我試著拉大家走出餐廳,步入山裡,但大夥人總是匆匆回到街區,多半是快進快出,沿路少停。那像是一場微旅行,可惜似乎沒人會好好欣賞風景,或者我們只是有各自喜好的風情。

現在每天都受到武漢肺炎的威脅與口罩新聞的轟炸,不僅心情不美麗,生活更是多了未知的壓力。蒼翠的台灣山林,百年來的面積已少了兩成,依然努力淨化著這座島嶼的呼吸,冠狀病毒的威脅卻讓我們喘氣都得注意。「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看看樹吧!」以前很認同這句話,這段抗疫期間讓我們盡管摘下口罩,投向山的懷抱。

我們砍伐山林,山林卻在默默拯救我們。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