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再出殺招,宣布無限量QE,固然展現救市決心,但也讓學者憂心短多長空,待疫情落幕後,恐怕出現資金泡沫化、物價調控成棘手挑戰、銀髮定存族利息收入愈來愈薄的 3 大後遺症。
3 月以來,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已兩度緊急降息,基準利率降至趨近於零,回到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的水準, 23 日更加碼宣布將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房貸擔保證券(MBS),重啟俗稱量化寬鬆(QE)的資產收購計畫。
對此,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直接以All In形容聯準會量化寬鬆無上限的作法,不難看出市場對於聯準會此舉的驚訝甚至驚嚇。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聯準會看到疫情的嚴重性,繼金融海嘯之後,再次祭出QE,但時空背景不同, 2008 年金融海嘯是金融體系出了問題,把錢灑到銀行可以算是對症下藥,這波則是企業面臨斷鏈危機、受到實際衝擊,「QE效果可能沒那麼好」。
王健全進一步指出,美國大力推動貨幣政策,看起來是宣示效果,希望穩定市場信心,但若未能搭配財政政策,恐怕連「短多」都打上問號。
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則說,疫情衝擊加上油價崩跌,全球股市市值大幅萎縮,市場信心潰堤,出現流動性問題;在此情況下,美國無限量QE至少可以達到兩大效果,一是短期解決信心不足,讓信用緊縮的狀況不再蔓延。
其次,美國即將大舉推動擴張型財政政策,為了避免市場利率受到帶動而攀升,影響消費力,美國聯準會無限量QE,可達穩住市場利率的效果。
儘管無限量QE短期能帶來正面效益,羅瑋也點出 3 大後遺症,成為疫情過後,政府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第一,疫情結束之後,經濟慢慢回溫,但全球低利率情況會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資金氾濫之下,緊接著可能就是資產泡沫化的問題。
其次,即便經濟走向復甦,聯準會考量對經濟的影響,不見得馬上縮表,此時資金處在極度充裕的水位,且需求回溫、油價上升,會不會加劇通貨膨脹,將挑戰各國央行對物價調控的手段。
最後,羅瑋也說,先進國家的人口結構都步入高齡化,但逐漸成長的老年人口,卻面對長期低利率的環境,無疑將傷害消費信心。
「眼前先求生存,但短期規劃就要想到長期的後遺症」,王健全表示, 2019 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 19 ,俗稱武漢肺炎)嚴重衝擊全球經濟,且沒辦法預料何時會結束,因此當務之急是穩住經濟,不要繼續惡化。
但他坦言,如今聯準會釋出這麼大的流動性,未來會不會造成另一波飆漲還很難說,待疫情結束後,如何讓經濟回到正軌,不要因低利率、氾濫資金而衍生其他問題,將成各界關注的焦點。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