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要求金門縣處置轄內公共空間威權象徵。金門縣政府教育處今天表示,鄉親對蔣中正的記憶和台灣民眾不同,提出 5 個方案供各校參考,並尊重學校處置方式。
由於促轉會要求各單位今天回覆,教育處長羅德水說,由於時間緊迫,教育處來不及邀集各校討論形成共識,只有請學校就各自考量先行回覆促轉會,後續如有機會再做整體討論。
根據促轉會資料,金門縣有 11 處蔣中正塑像,其中國中小學占 7 處。教育處研擬 5 個處置方案,第一是移除,羅德水受訪表示,移除最快速,但可能會引起某些族群抗議,尤其金門歷經國共戰爭及早期戰地政務治理,有老榮民對蔣公存有濃烈情感,若強制拆除可能會造成族群撕裂對立。
第二是在塑像旁設立解說牌,敘述相關歷史來由。但羅德水也說,解說內容是否又會引起特定派系反彈也要考量。三是移置塑像,改以觀光角度重塑蔣公的歷史功過,結合金門在地特色呈現不同風貌。四是庫藏。方案五是改造成其他裝置藝術或改變空間布局,除了可解除蔣公塑像的威權性格,也可增加校園空間美感。
金城國中校長許維民認同第五案。他說,銅像是校園記憶的一部分,學校早就把塑像當成裝置藝術,每年耶誕節學生都會把蔣公裝扮成耶誕老人,讓學校呈現另類耶誕風情。且校內蔣公銅像題字是校訓「敦品勵學」,不像「民族救星」有政治意味。
賢庵國小蔣中正銅像位於校門入口正前方,校長楊肅健說,銅像位置正處路沖,早年有「鎮邪避煞」作用。在前任校長陳為信鼓勵下,學童利用基作創作陶藝,成為校園亮點,這些陶藝圖案都具有金門意象,如歐亞水獺、戴勝等,一進入校園都被可愛的陶塑吸引。
烈嶼國中校長林永進說,塑像並未處於校內主要幹道上,傾向在校園總體規劃第三期程再一併討論。也有校長認為,遷移塑像需要費用,相關損失又要向誰追討?還有人質疑「除掉塑像就是正義嗎?」
此外,至於位在金門縣金城車站附近的蔣中正塑像,基座上書寫的正是「民族救星」,金城鎮長李誠智認為,金門鄉親對蔣中正有感情,如果貿然拆除會很不捨。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