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妍慧專欄》不只是紓困 更蓄積下一步跳躍的能量

圖片來源:中央社

「藝文紓困 2.0 的核心想法:扶持藝文工作者及其背後家庭一起度過難關,讓人才不致流失,讓理想不被放棄,當疫情過後,振興才有可為。」——文化部長鄭麗君

上週看到文化部長語重心長寫了四千多字的藝文紓困 2.0 方案,不只是清楚地傳達下一階段的紓困內容,文字間也看到部長對於藝文產業紓困的著急與積極態度。

而新竹市基層在地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年輕一輩,對這次政府的藝文紓困政策,普遍高度贊同支持,迴響熱烈。

三月時,曾在台灣舉辦音樂會的澳洲音樂家確診武漢肺炎後,對於本就受到疫情影響的藝文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大重創。當時,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澳洲籍音樂家確診不久,便爭取到十五億元的經費,於三月十二日提出第一版「防疫為重、紓困並行、振興在後」的紓困振興方案。

第一階段 15 億的紓困經費,再加上第二階段 37 億經費,這次的藝文紓困經費達 52 億元,相較於 SARS 時期八億經費,遠遠超過好幾倍,這也足以見到文化產業這幾年在文化部的努力下,在台灣定位上的轉換及受重視的程度。

從這幾年的台灣影劇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的文化輸出,到『文化策進院』、『台灣設計院』成立,都顯示著文化產業正朝向更成熟的道路前進。讓台灣文化更成熟的願景並未因為疫情而停歇甚至迷失。在這次藝文紓困 2.0 的方案中,政策已經將觸角放在疫情過後如何持續推動台灣本土文化、藝文工作者的扶持,包括:疫情過後展演場館國內團隊優先使用、疫情過後建立國片映演協商機制將提升國片排片率,期望能在 3 年內提升至 20%。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過去台灣受限於 WTO 自由貿易的原則,大量開放國外影音作品進入,對於台灣本土文化產業造成劇烈影響,包括人員外流、本土文化收益困難、文化入侵等問題。當意識到要保護本土藝文產業時,卻要面臨極大的阻力。這次的藝文紓困以及在疫情當中的台灣意識凝結,包括:台灣從 WHO 的孤兒到台灣經驗幫助全球的狀況,這過程不僅僅是台灣 17 年來抗疫成果,更是凝聚、再團結、建構未來「台灣」國家想像的時機點,讓世界更多人知道台灣對於自己與國際的意義,這些過程都有助於藝文產業在疫情過後的復興,也是未來發展的土壤。

透過政策面的支持,加上疫情間的台灣意識凝聚,是一個開創未來台灣文化視野的好時機,有社會更多的溝通、共識,台灣的文化樣貌與論述可以更清晰,更被看見。未來台灣走向國際,或是國際走入台灣,文化絕對是關鍵。

相關文章: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