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有成已成多國取經的對象,新聞週刊( Newsweek )日本版推出特集「台灣的力量」,封面人物是政務委員唐鳳,報導台灣對中國孤軍奮鬥,成為防疫優等生的成就與經驗。
新聞週刊在最新一期藍底封面寫著黃色大字「台灣的力量」,左上角寫著世界要向台灣學習,左下方寫著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的防疫對策震驚世界、面對中國的壓力孤軍奮鬥、以外交及 IT 增加存在感、台灣的實力與展望,另外還寫著政務委員唐鳳的實力等文字。
名為「以防疫對世界展現台灣的力量」這篇特別報導由媒體人阿斯平沃( Nick Aspinwall )執筆,內容指出,台灣面對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武漢肺炎)疫情,與中國隔著台灣海峽僅距離 150 公里,原本被視為可能與中國一樣疫情會很嚴重,成為全球第 2 個疫情大爆發的地方,但截至 7 月 11 日台灣的確診者僅 451 人、病故 7 人。
新聞週刊也刊載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研究副總裁方艾文( Evan Feigenbaum )與副研究員史密斯( Jeremy Smith )合寫的一篇報導,介紹台灣以戰略技術革新邁向世界的情形,說明台灣這次防疫有成的主要原因是善用尖端技術、官民有效率的合作。
此外,也刊載一篇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柯頓( Tom Cotton )主張現在美國應該支援台灣的報導。另有一篇旅居台灣的媒體人 Nicloe Jao 有關台灣「口罩外交」成功打響知名度的報導。
「以防疫對世界展現台灣的力量」報導指出,台灣成為世界防疫有成的模範,並積極協助為疫情所苦的國家,由此也改善台灣的國際形象。但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中國共產黨仍堅持把台灣及台灣 2300 萬人民從國際機構排除,為了就是併吞台灣。
報導說,台灣防疫有成的關鍵就是超前部署。去年 12 月 31 日台灣疾病管制署醫師在網路注意到中國醫師李文亮的留言,內容詳述武漢海產批發市場有7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病例,台灣政府即以電子郵件通知世界衛生組織( WHO ),寫著「有人被隔離」,意指可能有「人傳人」的情況。台灣衛生當局也從當晚開始針對來自武漢的入境者實施檢查。
為做好防疫準備,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希望做好部會的橫向聯繫。 1 月 21 日一名從武漢搭機返回桃園國際機場的台灣女性,成為台灣確診首例,此時所幸台灣早已做好防疫準備。超前部署使得台灣得以保持社會穩定,不用封城、學校不用停課,餐飲店等也不需被強制歇業。
台灣在出現確診第一個病例之後,政府迅速行動,立刻禁止來自中國的人士入境,隔離染疫者,並運用手機軟體追查感染途徑,發訊息給可能與染疫者有所接觸的人。此外,籲請民間企業增產口罩,並派士兵到製造口罩工廠協助增產,將原本每天產 188 萬片口罩的產能提升至 2000 萬片。
報導說,台灣防疫有成的原因之一是台灣政府維持行政的透明,官民建立信賴關係。官民有互信關係所以台灣得以建立世界一等的醫療制度並推行數位政府,以利台灣能防疫成功。
台灣的政府充分提供國民有關疫情的資訊,包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每天召開記者會詳細說明疫情,行政院長蘇貞昌還用自嘲式的漫畫「一粒卡臣」呼籲民眾不要搶購囤積衛生紙。衛福部也用柴犬宣導防疫。
唐鳳受訪時表示,這就是「台灣模式」,政府拉近與民眾距離的防疫手法。台灣這次防疫有成,並展現存在感,向世界明示重視民主與行政透明有助對抗疫病威脅,「台灣模式」為世人帶來新的發想。
報導並指出, 2003 年 SARS 侵襲台灣後,每年進行防疫訓練。同時使得台灣民眾對於政府呼籲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防疫措施願意配合。陳時中和前副總統陳建仁都認為官民合作是防疫有成的關鍵之一。
文中也提及,台灣的防疫成效備受國際肯定,台灣在國際舞台也展現空前的存在感,這或許是台灣今後守護主權之戰能殺出一條生路的關鍵之一。蔡總統4月在美國「時代」雜誌撰寫專文向世界分享台灣防疫經驗,並宣傳「台灣能幫忙」理念,台灣捐贈大批的口罩和防疫物資給許多國家。
面對中國向國際組織施壓,排擠台灣,台灣施展「口罩外交」做為抵抗,至今已對數十國捐贈口罩等,獲得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多國領導人稱讚。
此外,新聞週刊的特集也刊載旅居台北的記者近藤彌生子以「帶動台灣 IT 的數位大臣的實力」為題的一篇報導,內容介紹唐鳳成功的結合民間力量,開發方便民眾購買口罩的電腦軟體等措施。
文中指出,依據「全球數位競爭力排行 2019 年」,台灣排名第 13 名、日本排名第 23 名,台灣致力於數位人才的培育,Google、微軟等知名企業相繼在台灣設人工智慧( AI )研發據點,唐鳳在數位界有一定的影響力。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