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香港抗爭者因港區國安法流亡海外。英媒報導,由於 BNO 政策、中美關係惡化等因素,英國漸成為流亡港人的海外樞紐。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說,希望能在英國連結更多西方國家支持香港。
英國衛報 29 日報導,由於英國和香港間的文化聯繫、英國政府近期的友善政策,和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下的旅行限制,英國正成為香港流亡抗爭者的國際樞紐。
中國5月啟動港區國安法立法後,英國政府修改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BNO )政策,容許持有 BNO 的港人,可在英國居住、工作,進而有機會取得英國公民身分。
報導指,英國政府預計未來5年內將約有 20 萬港人循此管道赴英。在這之前,包括羅冠聰、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傑,和前「學生動源」成員劉康等人,都已抵達英國,成為流亡者「先鋒」。
報導稱,過去不少「天安門事件」參與者和中國異議人士都選擇流亡美國;但目前川普( Donald Trump )政府呈現強烈的反移民立場。
同時,緊張的中美關係,也是流亡者決定去向的考量之一。報導引述羅冠聰表示,他不希望香港的民主運動被含括在日益激烈的中美「攤牌」中。
曾在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求學的羅冠聰指,美國的相關敘事有意識形態鬥爭的色彩;而他希望在英國連結更多的西方國家,「我們需要一個基於價值的社群,來要求中國負起責任」。
在香港,遊說外國可能觸犯港區國安法,因此羅冠聰說,「我們(流亡者)要承擔更多和外國政治力量溝通的責任」。
2019 年8月,鄭文傑赴廣東出差時,被中國公安以「嫖娼」為由行政拘留多日,他之後流亡英國,並指自己關押期間遭受虐待。
鄭文傑是「避風驛」( Haven Assistance )的創始人之一,這是個橫跨英國、美國、澳洲和台灣等地的平台,旨在協助港人移居海外。
報導引述鄭文傑表示,他們每天約收到 10 至 15 個移民英國的諮詢。英國的 BNO 政策未涵蓋 1997 年後出生的港人,不少年輕抗爭者難以受惠於此政策。
鄭文傑曾赴當地中國使館前抗議,並向英國官方投訴具官方色彩的中國環球電視網( CGTN )「報導偏頗」。報導引述鄭文傑表示,由於疫情,他尚未在英國找到工作,「但我覺得為香港抗爭更重要」。
羅冠聰和鄭文傑之前都宣布和家人斷絕關係,以免他們遭受官方壓力。羅冠聰以中國的維權人士為例,指他們的伴侶被軟禁、子女無法上學。他說,自己選擇先離開香港,便能在海外延續抗爭。
鄭文傑之前已獲英國政府政治庇護;但羅冠聰尚未遞交庇護申請,他說:「有時候,我還不太習慣自己成為難民」。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