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天表示,訂定 2025 年非食品級塑膠容器再生料摻配量要達到1/4目標;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會有公訂標章供民眾選擇;若能取得社會大眾及業者共識,也不排除將目標法制化。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塑膠再生粒料推動平台宣誓」記者會,串聯製造端、使用端以及回收再利用產業,以自願性方式推動再生塑膠使用,宣告於 2025 年非食品級塑膠容器再生料摻配量達1/4目標。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劉瑞祥今天表示,預計將推動國內塑膠產業適用的驗證制度,同時配合對品牌商與容器製造業進行追蹤查驗,以確保塑膠再生料品質及來源;現在部分業者已有自訂的再生料標示,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會有環保署公訂的標章,讓民眾可以自行選購。
劉瑞祥指出,開始推動後希望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都能夠接受,若社會大眾能支持,環保署當然會考慮能夠將標準法制化;目前台灣的技術都能達到,希望在價格上能讓消費者與業者都能接受的程度,未來會持續滾動檢討。
劉瑞祥提到,推動初期會嘗試以獎勵的方式鼓勵企業;包括綠色採購、環保署推動的全民綠生活等,都會以摻配再生料的商品優先。
宏恩塑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哲盛告訴中央社記者,其實就他們公司而言,每個月已有約 20 %至 30 %的再生料供應國外,但台灣內部還是「供過於求」;當然還是希望能提高國內再生料的使用,但在消費者、製造端還是要取得平衡。
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黃烈啟告訴中央社記者,希望能在回收的政策上提供更有利於回收的條件,如提供業者優惠等;其實歐美已嘗試用區塊鏈模式在進行回收物的管理,可以在交易路徑上更透明。
環保署統計,國內塑膠包裝量占整體塑膠製品約 25 %,平均每年消耗約 60 萬公噸,材質以 PE 、 PP 、 PET 等為大宗。本次活動邀集聯合利華、耐斯企業、花王、綠藤生機等國內清潔製品知名品牌業者,以及容器製造商有美、永裕塑膠及回收再利用商宏恩塑膠共同響應。
環保署表示,目前這些合作廠商所提供的商品,如洗劑類容器,市占率約7成,因此希望透過這些龍頭產業,鼓勵更多企業轉型、投入塑膠循環經濟,促進再生料市場發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