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今(27 日)舉辦 2020 台灣珍貴音樂文物捐贈記者會,受贈入藏音樂文物總數高達 2,695 件,文物類型含樂譜手稿、文獻、手記、照片、出版品、印刷品、蟲膠唱片、黑膠唱片之影音資料及錄音設備等珍貴史料。捐贈儀式由文化部次長彭俊亨致贈捐贈感謝狀,並於現場展出此次捐贈音樂文物,提供大眾一覽時代下難得的歷史證物,細看文物透過時間流轉的痕跡,集結著每個時代的音樂文化記憶,使其傳承永續生生不息。
今年捐贈者包含聲樂家金慶雲、鋼琴家藤田梓、文史專家莊永明、音樂製作人劉國煒、作曲家林道生、鋼琴家卓甫見、作曲家史擷詠(由其夫人曾月珍女士捐贈)、音樂家黃輔棠、陳敏芳女士(捐贈呂泉生文物)、李晴美女士(捐贈《中國民俗音樂專輯》)、作曲家陳懋良(第二次捐贈,由其夫人沈曼女士捐贈)等 11 位,
本次捐贈者專業背景廣涉音樂理論、創作、演出、音樂製作及文學等領域,文物類型相較以往更顯多元豐富。今年逢遇台灣重要文史專家莊永明驟然離世,其以著作《臺灣第一》系統地整理出台灣在地文化與歷史脈絡,對於台灣文化貢獻良多;民族音樂學家史惟亮之子史擷詠,於 2011年 離世,其以豐富的創作能量,創作許多知名曲目得獎連連,這次由家屬所捐贈音樂文物數量與類型多元。
此外,年近 90 歲的聲樂家金慶雲與鋼琴家藤田梓,鋼琴家卓甫見、作曲家林道生、李晴美女士,長久奉獻於音樂教育與專業,造就英才無數;更有當今音樂才子黃輔棠,提供相當豐富珍貴的樂譜手稿與音樂資料;以及資深音樂製作人劉國煒,以其對於流行音樂史資深研究,提供了過去音樂發展相關資料。
聲樂家金慶雲表示,這些東西對她來說很有意義,但如果一直放在家裡,可能再過久一點就被當成垃圾了,所以很高興看到這些音樂的記憶能被保存下來。她將家中的音樂文物形容做嫁不出去的女兒,今日能夠捐贈出來,是找到一個最好的歸宿,她也相當安慰。
金慶雲出生於 1931 年,現年 89 歲身體仍相當勇健,她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健康之道:唱歌以及睡眠。她認為唱歌有助於保養大腦,讓身體保持年輕,甚至在她 71 歲辦最後一場獨唱會時,也都沒看譜,從過去至今,唱歌都是靠背譜、背詞。而她對德文樂曲情有獨鍾,她透露是因為少時聽過舒伯特的《鱒魚》,從此就愛上了德文樂曲。
捐贈儀式上,金慶雲也對台灣表示感謝,她出生在中國山東,17 歲時因為中國內戰來到台灣,在台灣生活了七十多年,她相當感謝台灣社會對她的照顧與支持。
鋼琴家藤田梓來自日本大阪,1960 年代來到台灣,一生在台推廣鋼琴演奏藝術,近年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她致詞時表示,自己的手不會煮飯,只會彈琴和畫畫,今天這些音樂文物能夠捐贈、展出,她只有三句話要說,「恭喜」、「感動」、「感謝」。
傳藝中心表示,多年來持續接受民眾的文物捐贈,感謝過去前人捐贈行動的支持,持續帶動現今諸多捐贈者們前來共襄盛舉,在去年捐贈者第 12 及 14 屆國家文藝獎得主賴德和教授的倡導,及多位音樂界重要人士引薦,讓各界持續透過音樂文物的捐贈,台灣音樂館才能於音樂研究、保存、推廣等多面向深化進步,更以健全數位化工作,使音樂文化資產持續深化教育後代子孫,提供研究者、推廣者更為豐富的音樂能量,藉此更加形塑音樂藝術之文化特色。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