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後遺症一堆 罹患COVID-19似永無痊癒之日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近一年,除患病當下的症狀外,越來越多當時較輕症的痊癒者後來出現嚴重倦怠、記憶減退、心臟問題等後遺症,彷彿罹患這種病之後永無痊癒的一天。

「華爾街日報 」報導,許多病患在本該康復的時間後,症狀仍持續數週甚至數月,還常會伴隨令人費解且影響全身的新症狀,像是嚴重疲倦、認知問題、記憶減退、消化問題、心律不整、頭痛、暈眩、血壓不穩甚至落髮等。

讓醫師訝異的是,許多這類病人原本病情都沒有這麼嚴重,也使得「輕症病患會在2週內痊癒」的假設性說法面臨質疑。醫師稱此情況為「急性後期 COVID 」或者「慢性 COVID-19 」,而病患往往稱自己為「長期 COVID 病患」。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 10 月將這些病例描述加入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治療方針,還表示接獲許多醫師通報,稱輕症患者出現一些 COVID-19 相關的長期症狀與殘疾。

關於罹患 COVID-19 長期症狀的患者比例各異。一篇針對 4000 多名確診患者的研究發現,自發病後仍持續受到症狀所苦長達4週者, 18 至 49 歲約占 10 %;所有年齡層出現症狀持續超過8週者都占4.5%,另有2.3%的人症狀超過 12 週。

另一個針對大多為非住院 COVID-19 患者的初步研究也發現,高達約 25 %的患者患病 90 天後症狀仍持續。一份歐洲研究還發現,在 1837 名非住院病患中,約 1/3 表示自發病 3 個月後仍得仰賴看護照顧。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MERS )、伊波拉( Ebola )、新流感 H1N1 與 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等,病癒後會有睡眠問題、關節肌肉疼痛等長期症狀。

醫師表示, COVID-19 的不同在於病毒本質仍未獲廣泛了解,只知一開始首當其衝的是肺部,但身體許多其他部位也會受影響,包括心、腎、消化與神經系統。

西奈山( Mount Sinai )醫院體系的 COVID-19 病後照護中心醫學主任陳子健( Zijian Chen ,音譯)說:「我至今從未見過其他疾病像 COVID-19 一樣,影響人體這麼多器官和有這麼多病症。」

研究人員表示,造成 COVID 長期症狀的主要解釋為,免疫系統活動與其後的發炎持續影響器官或神經系統,甚至在體內已無病毒後仍持續作用。

西達斯西奈衛生體系( Cedars-Sinai Health System )腸胃科醫師史匹格( Brennan Spiegel )說,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也會改變腸道菌叢生態。他表示他的患者在罹患 COVID-19 之後出現腹痛與腹瀉的時間長達好幾週、甚至好幾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有些症狀可能是來自急性感染期間人體免疫反應的附帶損害,有些患者可能身上仍含有未被診斷出的殘留病毒,或者某些細胞裡留有一些未發病的病毒引發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另一個可能是,病毒導致某些病患的免疫系統去攻擊和毀損自身器官和組織。6月一份研究發現, 29 名住進加護病房的 COVID-19 患者中,大約半數擁有一種以上的自體抗體,這些抗體錯誤地攻擊患者組織或器官。

醫師表示,有些患者似乎也罹患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調節人體各部位自主功能,像是呼吸、消化與心律等。

紐約市西奈山健康體系( 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 )復健創新中心主任樸崔諾( David Putrino )說, 300 多名住在 COVID 病後照護中心的患者中,絕大多數出現類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約 90 %出現運動不耐症、疲勞與心跳加快,另有約 40 %至 50 %出現腸胃道不適、頭痛與呼吸費力等問題。

樸崔諾醫師說,來自病毒的發炎可能妨礙迷走神經的正常功能。迷走神經是人體最長的腦神經,傳遞訊息至肺部、腸子和心臟。

莫豪斯醫學院( Morehouse School of Medicine )的神經病毒學家羅耶爾( Walter Royal )表示,在部分病故者的切片中,醫師觀察到腦部發炎的症狀。部分切片研究也發現新型冠狀病毒侵入攸關嗅覺的大腦區域的初步證據。

COVID 長期患者的痊癒時間仍未可知,且樸崔諾醫師說,大多數患者無法靠自身復原,需要至少6個月有組織的復健。

他說:「若這些長期患者未接受治療復健,也未獲該有的診斷,之後身體功能其實會下滑,受損後的身體情況反成了常態。」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