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使全世界亂了套,還記得 2016 年台灣平地下起雪,今年則是無颱風,導致臺灣水情險峻,全台大規模限水,這些現象讓我們反思,當氣候變遷太任性,我們的城市該如何因應?
面對未來各種不可預測衝擊,城市需要具備足夠「韌性」:包括足以承受衝擊的容受力(提升城市應變,將災害最小化),以及迅速復原的恢復力(提升城市康復力,縮短災後復原時間)。因此一座城市韌性強度,取決於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破壞,對應復原速度,以下我分三大部分帶各位了解,氣候變遷、韌性城市、能源轉型相關概念,以及相對應之因果關係:
一、氣候變遷過去式
《正負2度C》,台灣第一部氣候變遷紀錄片,2010 年上映,將全球暖化以紀錄片模式,呈現至民眾眼前,10年過去了,撇除 COVID-19 全球肆虐,氣候變遷至使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問題,包括三峽大壩氾濫、加州大火焚燒、暖冬影響降雪、蝗蟲災害糧食危機等,各國天災不斷,包括臺灣,今年也面臨缺水問題,極端氣候與我們息息相關,推動能源轉型,成了各國間處理氣候變遷一致認同的政策口號。
《時代雜誌》去年風雲人物為 17 歲瑞典少女,氣候鬥士-通貝里(Greta Thunberg),全球暖化問題最有力的倡議者,被譽為全球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運動的良心,帶領全球暖化抗議行動,也讓各國家正視氣候變遷議題,增加城市韌性強度來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破壞,已經是各城市間追求的目標之一。
二、韌性城市現在式
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指出,全球所有城市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其中60%面對自然災害威脅,一座城市面對自然災害,提升容受率、恢復率,打造高標韌性城市,這是現在進行式。
全球暖化議題、氣候變遷問題,皆造成極端氣候,極端氣候使各國家、城市面臨災害,提升城市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以新竹市為例,今年水情短缺,新竹市也面臨缺水問題,水利署在新竹市南寮地區建置「新竹緊急海淡供水計劃」以解決新竹市缺水問題,這便是韌性城市展現的其中一項。
一座城市韌不韌性,包括城市面對急性變動(地震、自然災害)及慢性變動(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的容受率與恢復率。現階段以提升城市韌性為標準,打造韌性城市,未來政策規劃再生能源,將能源轉型,來延長環境的使用壽命。
三、能源轉型未來式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為破壞環境、燃燒資源,至使溫室氣體指數上升,導致極端氣候的產生,當大自然反撲後,才發現,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能源的種類分初級能源、次級能源。初級能源:指天然形成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風、水、太陽能等。依使用方式又可分為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次級能源:指初級能源經過處理後所形成的能源,包括電能、汽柴油、液化石油氣、煤氣等。
1、初級能源之「非再生能源」:
臺灣自產能源相當匱乏,能源供給 98%依賴進口,容易受到國際情勢動盪與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此外,(台電)電力系統為獨立系統,在面臨電廠擴建與未來電力需求,需考量有效替代方案,以降低風險。目前臺灣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天然資源)供應占比仍高,在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環境下,我們能源發展相較其他國家來說,面臨的挑戰將更嚴峻。
另外對於核能問題,中央推行非核家園受到高度討論,臺灣地狹人稠,雙北都會區距離核一、二廠不到30 公里,無法承受核災風險。因此政府特別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下成立了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積極處理核廢料相關議題。
2、初級能源之「再生能源」:
臺灣能源政策積極朝向非核家園發展,以確保國人能在安全、永續的環境下生活。再生能源發展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海洋能等能源。為確保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能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政府於 2017 年 4 月完成「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明訂各部門配合能源轉型相關政策計畫、準則及行動方案訂定之政策方針,全面推動包含創能、節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與電業改革等面向政策措施。
能源轉型相關議題先與各位灌輸基本概念,詳情待續。
接下來會與各位分享關於能源轉型,臺灣做了哪些努力?以及面對「非核家園」,使用再生能源,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風田,歡迎持續關注。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