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驗屍新增電腦斷層利器 輔助探求死因

圖片來源:中央社

法醫研究所試辦使用電腦斷層掃描輔助相驗解剖,組長許倬憲說,已成功輔助檢察官探求死因真相,甚至能發現潛在的犯罪,大幅提升司法相驗品質。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法醫病理組長許倬憲指出,透過醫學影像協助相驗解剖為法醫學的科技領域,特色是結合 3D 立體影像重組技術,提供法醫、檢察官找到真正死因。電腦斷層掃描( Computed Tomography ,簡稱 CT )作為研判死因的依據。

法醫研究所北區法醫解剖室(三軍總醫院內)從去年8月起試辦 CT 協助相驗解剖計畫,依據偵查需要,接受台北、士林、新北等地檢署的申請,遺體於解剖前執行 CT 掃描,至今年1月中旬止共執行掃描6案。

許倬憲說,有個案例為遭人虐打,四肢外表有嚴重瘀傷,但相驗時外表未發現致命傷, CT 掃描後則可發現四肢多處骨折、腫脹及懷疑體內大量出血;另一槍擊案件,於相驗時外表僅見子彈射入口,無射出口,難以測量射擊角度,利用 CT 掃描可發現子彈體內造成大量出血及骨折,並可藉由子彈造成體內的損傷情況,去推斷彈道路徑等。

他說,國內缺乏人體死後影像的判讀經驗,且國內因尊重民情,家屬大多不願意解剖,第一線法醫人員相驗時,僅以肉眼檢視遺體外表,便決定死亡原因,常以「心肺衰竭」發給相驗屍體證明書,不僅影響公共衛生死因統計,也有可能漏失掉潛在犯罪。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試辦,依據偵查需要,接受台北、士林、新北等地檢署的申請,遺體於解剖前執行CT掃描,輔助檢察官探求死因。(法醫研究所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許倬憲說,在台灣解剖率約7%,國外則是 40 %,意味著在第一線相驗的時候,有很多遺體都沒有透過解剖就發交給家屬,他憂心的是,這些未解剖遺體,實際內部器官的變化沒經過電腦斷層掃描( CT )留下紀錄,有可能會把一些有問題的案件給遺漏掉了;如果相驗時都有透過 CT 探索體內資訊,就可以把這些問題案件給撈回來。

CT 掃描流程部分,許倬憲指出,當天放射師、放射診斷專科醫師及 CT 維修工程師都在現場準備,當死者遺體運送抵達後,立即執行 CT 掃描;掃描後由放射診斷專科醫師初步判讀,並立即提供相關影像判讀資訊給解剖法醫參考。

他說, CT 掃描安排於解剖前2小時進行,並於掃描結束後進行遺體解剖確認;放射診斷專科醫師在事後撰寫判讀報告,供解剖法醫撰寫鑑定報告書時參考。

為藉助醫學影像學協助相驗解剖,法醫研究所進行 CT 協助相驗解剖試辦計畫,以規劃實務可執行運作流程及判讀報告格式,就人體死後 CT 影像的表現,再與實際解剖結果間做相關性探討,後續期望能推展至每個相驗案件時均使用 CT 。

許倬憲指出,法醫研究所將繼續這個試辦計畫,並且積極尋求與醫學中心法醫單位合作機會,以利用更高規格的 CT 為死者掃描,獲得更細緻的影像,甚至可建立 3D 立體影像重組圖像,也期許掃描速度加快在 30 分鐘內完成,提升法醫鑑定效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