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映照威權統治下的言論與創作

國家人權博物館「戰後電影審查特展」開幕。圖片來源:中央社

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國家人權博物館以電影為媒介,舉辦「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展覽中可見台灣電影畫面噴黑被剪的史實,清晰映照威權統治下不自由的言論與創作。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表示,因為民主先輩鄭南榕的受難,政府將今天定為言論自由日,「言論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很多人的努力和犧牲」。

李永得說,「台灣跟中國之間未來最大的分野,就是自由和不自由,中國現在的電影審查制度可能比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還要嚴格,這個展非常有意義,也希望大家珍惜得之不易的言論自由」。

展場以全黑攝影機作主視覺,接著放置如投票箱的裝置,裡面陳列包括導演萬仁的「超級市民」,記錄當時因拍攝底層民眾的生活百態充滿諷刺,結果被修剪多處才過關的文件:電影發行到海外時,也被國民黨政府追回,再剪 17 個鏡頭才放行。其他還有 1959 年的「阿三哥出馬」,因影片出現「和平」字樣,於正片被刪除。

此外,現場也特別講述威權時期的政府必須被人捧,不讓人說,當時的金馬獎還設置「最佳民族精神特別獎」、「揭發共匪暴政特別獎」,影響當時影人拍攝許多愛國勵志片,持續拿到金馬獎各類獎項, 1977 年的金馬獎最佳影片還頒給了「筧橋英烈傳」。直到 1990 年金馬獎由民間主辦之後,才確立了金馬獎的藝術自主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說,這個展有幾個關鍵字包括「本片無修剪」與「剪刀」,「本片無修剪」代表是完整版,可能不好看,但不會有殘缺。

藍祖蔚也點出了包括當年「霧社事件」不可以拍成電影,「因有辱台日邦交,這種理由現在看還很荒謬,但確實存在。」藍祖蔚也說,「看不見的剪刀讓電影創作人員心生恐懼,面對其他大國市場因而必須限縮自己講話的空間,這才是這個展覽希望大家真實面對的。」

策展人蘇致亨表示,台灣現在有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返校」,馬來西亞導演在自己國家沒辦法完整放映的片,都能在台灣找到舞台,「這次特展,正是要從審查檔案重新回顧這段不自由的歷史,一起反省威權體制在文化領域的不正義帶給我們的影響」。

國家人權博物館「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即日起展出到 12 月 12 日,地點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美工工場。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