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 10 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醫師透過健保大數據,發現 16 %氣喘病患每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急救吸入劑,急診住院風險高出 72 %,如加上自費購買患者恐達3成患者暴露在危機中。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天舉行記者會,發表最新「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鶴健、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首次以健保大數據氣喘用藥分析研究,證實台灣氣喘錯誤用藥習慣與急性惡化死亡風險相關。
這項研究透過健保資料庫 2001 年到 2015 年間資料,分析近 21 多萬名氣喘病患用藥習慣, 16 %氣喘病患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進一步將此族群與每年使用2支以下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病患相比,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 72 %,死亡風險更高出 90 %。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在記者會上分享,曾見過類似患者,一名 39 歲女性氣喘患者害怕使用類固醇,都靠短效急救吸入劑,吸一下就呼吸順暢,不知不覺一年就用掉超過3支。
這名女患者在某次感冒引發急性氣喘,嚴重惡化險休克,送醫插管治療,才驚覺治療迷思險害自己送命。
有這樣錯誤迷思的患者不算少數,王鶴健表示,除健保用藥外,台灣病人自費購買短效急救吸入劑現象普遍,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患者可能高達3成以上。
王鶴健提醒,氣管發炎時,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越用越沒效,與其滅火不如防火,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根本治療呼吸道發炎,做好日常保養,減少氣喘急性發作與住院風險。
許多氣喘患者對於類固醇有偏見,害怕副作用,但其實遵從醫囑,正確、合理使用類固醇,就不用過度將類固醇妖魔化。鄭世隆也說,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吸入型類固醇才能抗發炎需長期使用,定時配合醫囑返診,才能提升氣喘控制,減少氣喘急性發作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