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夜在路的盡頭挽髮 鄭順聰的散文實驗室

作家鄭順聰近年大力推廣台語文,仍勤於筆耕,尋找文字的無限可能。圖片來源:中央社

寫鄉野傳奇,為歌仔戲編劇,台語小說被改編成布袋戲,作家鄭順聰近年總是滿腔熱血推廣台語文,最新散文集《夜在路的盡頭挽髮》,則持續探索文字的各種可能性。

作家鄭順聰近年大力推廣台語文,仍勤於筆耕,尋找文字的無限可能。圖片來源:中央社

 

鄭順聰說,書名的意象來自路燈,「這本書寫的是我家鄉的路燈,以及我走出去的人生路。路燈照亮我的童年與青春,也指引我回鄉的道路。」

鄭順聰生於嘉義民雄, 18 歲到高雄念書,後來北上念碩士班,成家立業,「我是省道旁邊長大的小孩,印象最深的是道路兩旁的芒果樹,但隨著省道不斷拓寬,芒果樹不斷被砍,這條路變得愈來愈暗,愈來愈孤寂。」

芒果樹沒了,卻多了路燈,「入夜以後,沿路的街燈一盞一盞被點亮,非常迷人,路燈的意象,就像一位剛洗完頭的女子,低下頭來,準備將髮絲挽起來,燈桿彎曲的弧線是女人的頸項,流洩的燈光是垂落的髮絲,留給人無限想像。」

不過,這樣的想像與感動,在鄭順聰的腦中九彎十八拐,融合了親情的溫暖,寫成「給父親」一詩,獲得嘉義高中文學獎新詩組第一名,並登在校刊上,「當時父親出車禍,在醫院治療,年少的我多愁善感,美麗的意象產生不同的變化。」

鄭順聰表示,那組詩發表之後,他便一直覺得街燈的意象還是沒有完結,一直想找個機會將它繼續發展下去,「人生路上,路燈總是伴隨著我,照亮人生各階段風景,多是平淡平常,有時熱鬧繽紛,偶而有奇特的發現,更有我專注凝視其中奧妙之後,細細描摹的構圖。」

鄭順聰勤於筆耕,這本書集結他 17 年來的隨筆,就像是他的散文實驗室。全書分四個部分,輯一「歪斜都市」,有對城市角落的觀察與奇異想像;輯二「小巧的局」,有對故鄉嘉義的溫情切片與對意外都會的驚鴻一瞥。

輯三「時光縱橫」,記錄他從求學到踏入職場後的落腳足跡,是充滿青春與獨特氣味的另類地方誌;輯四「行路幾何」,則是他環遊世界,走過法、英、美、中、澳等國的吉光片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