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 TIFA 會議將登場,駐美代表蕭美琴表示,中斷多年後復談的 TIFA 將為雙邊經貿合作奠定重要基礎,期盼雙方逐步累積的善意和互信,能成為未來洽簽雙邊貿易協定的動能。
睽違近5年,第 11 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 TIFA )將在 30 日透過視訊復談,蕭美琴與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酈英傑( Brent Christensen )將為會議開場,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則將代表台方,與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官員會談。
蕭美琴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中斷多年後,台美貿易對話終於要恢復,這場對話將為未來雙邊經貿合作向前邁進奠定重要的基礎。
蕭美琴指出,全球經貿環境正經歷劇烈變動,台灣如何在因應外在變化過程中,推動國內產業轉型、以全球佈局角度分散風險,同時提升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爭取更多生存與合作空間,刻不容緩。
蕭美琴說,台灣數十年來產業變遷,面對國際競爭或有困難與轉型的陣痛。但整體來說,從全球市場開放中獲益的價值,讓過去無論哪個黨執政,都把與貿易夥伴簽署貿易協定視為重要工作。
但她坦言,台灣面臨市場開放的內部挑戰,美國亦然。台灣要尋求美方支持啟動雙邊貿易協定( BTA )談判,也不得不考量美方關切角度,才有突破現有雙邊貿易架構,進一步創造整體雙贏的可能。
蕭美琴透露,有位曾在美國前總統小布希( George W. Bush )政府擔任政策要職的友人告訴她,美方內部早年曾研議,與南韓雙邊談判外,也與台灣開啟貿易協定談判。但美方當時評估台灣解決貿易歧見的政治決心不足,恐消耗談判能量無法取得進展,因此未啟動。
蕭美琴指出,歷經十幾年,豬牛等爭議議題依然糾纏著雙邊貿易,成為貿易關係原地踏步的最大障礙。台灣政府依據國際標準制定政策,雖在國內政治上面臨責難與激烈反對,但也展現台灣與國際接軌決心,累積美國朝野支持及與台灣重啟貿易對話的信心與正面動能。
在這背景下,蕭美琴表示,台美各自關切的議題,雖勢必成為雙方繼續磨合的爭點,但有幾項重要領域,將是雙方未來合作取得進展的機會,包括氣候變遷、綠色經濟、數位經濟及供應鏈韌性。
此外,她說, USTR 為了擴增全球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苗產能,主張透過世界貿易組織( WTO )釋出疫苗智慧財產權。這雖屬 WTO 架構議題,但台灣盼爭取美國疫苗製造技術、建構產能以共同抗疫,目標上台美有其一致性,亦可透過雙邊平台進一步凝聚共識。
蕭美琴強調,此時重啟 TIFA ,搭配去年啟動的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 , EPPD ),讓雙方在貿易、產業、科技、投資等各面向深化雙邊合作。她說:「盼雙方一步一步累積的善意和互信,成為未來洽簽 BTA 的動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