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 15 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
6月初結束返鄉探親行程,離開疫情三級警戒的台灣再次踏上美國土地,機場湧現大批人潮,國內航段幾乎客滿;走在租屋處附近熟悉的道路上,眼前一張張「赤裸」臉龐,僅有零星幾名行人戴口罩,彷彿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已成過去。
隨著全美疫苗接種人口快速攀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 CDC )5月中修改指引,宣告施打完疫苗的人在室內室外免戴口罩,也不須維持6英尺社交距離。
消息一出,不少美國人紛紛摘下口罩,重拾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以往兩層口罩包緊緊、高齡 78 歲的總統拜登( Joe Biden )也拿下口罩,四處趴趴走,以行動向對疫苗仍有所遲疑的民眾喊話:「想要有正常生活,就去打疫苗!」
或許是因為疫情長期帶來的恐懼、緊張情緒一時難消散,又或是家中仍有未施打疫苗的親人,在美國貌似已回歸正常生活底下,仍有一群人即便有「疫苗護體」,卻還無法盡情享受這久違的自由。
以記者自己為例,雖早已施打完兩劑莫德納( Moderna )疫苗,但考量疫苗效力非百分之百,變種病毒也仍在肆虐,要完全捨棄過去 400 多天作為自己與病毒間重要防線的口罩,在情感與理智上都還做不到。
返美後不久,剛好碰上重要官員的國會人事聽證會。原本以為稍微適應美國的「後疫情生活」,但看到現場情況後,心理仍衝擊不小。
不論是出席作證的官員、國會議員,或是底下幕僚,現場幾乎無人戴口罩;大家在聽證會前握手寒暄,互動中絲毫不見疫情曾肆虐過的痕跡。一名與記者同樣戴口罩進場的日本同業見狀,也停頓好幾秒,更一度質疑自己是不是該摘下口罩,內心掙扎全寫在臉上。
會後上前與官員打招呼,官員突出其來要握手的舉動,也讓疫情期間最多只碰過「擊肘」的記者嚇了一跳。為免失禮,及時反應過來「握了一年多來第一次握的手」,但也才意識到原來疫情對自己的影響是如此深遠。
7月4日美國國慶又是另一次考驗。為了慶祝美國獨立日,華府知名地標國家廣場( National Mall )每年都會施放煙火,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觀賞。因為想拍出好照片,記者6小時前就到現場占位置。
因為抵達時間早,人潮尚未聚集,加上是在戶外且天氣炎熱,便拿下口罩透透氣。但隨著時間慢慢接近煙火施放,人群開始湧入,且幾乎清一色沒戴口罩,便陷入「到底該不該戴口罩?」、「不戴真的安全嗎?」的天人交戰。於是口罩戴了又摘,摘了又戴。
後來想到不滿 12 歲的孩童還不能接種疫苗,身旁恐有一些「潛在危機」,才決心把口罩戴緊,忍受短暫悶熱,返家後才放心摘下。
過去一年多左盼疫苗,右盼解封,當兩者都到來時,才發覺生活真的要回歸正常靠的不只是如此。外在環境解封不易,內在的解封更加困難,但每個人所需時間不同,走出疫情陰霾之路急不得。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