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追尋台澳原住民「野犬」神話 藝術對話跨國展開

野犬神話連結台澳藝術家交流。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澳洲兩地原住民文化,因「野犬」神話展開對話與交流,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與墨爾本 Insite Arts 藝術平台合作,舉辦藝術工作坊,串聯兩地社區、校園的文化活力。

活動由長期支持澳洲原住民藝術家的雅各.波美( Jacob Boehme )與台灣布農族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 )共同策畫。

參與此次交流的成員包括南澳州皮爾斯角( Point Pearce )社區、中央約克學校( Central Yorke School ),以及高雄市立那瑪夏國民中學的原住民青年學子,那瑪夏國中更在 11 月於 HUMA 園地展出創作成果。

根據文化部 13 日發布新聞稿,「野犬」是澳洲原住民文化重要的象徵,野犬故事持續在澳洲原住民族的圖騰、儀式中傳唱,近年基因研究結果發現,澳洲野犬與台灣山犬乃至印度野犬都有血緣關係,雅各進而得知台灣布農族也有野犬神話流傳,因此促成這項台澳野犬神話的跨文化交流。

雅各表示:「野犬計畫為澳洲那隆加族和台灣布農族之間創造了一個長期文化交流的重要機會。能夠分享彼此的故事,並且發現我們的野犬故事,實際上都是從同一條線開始『從前有個愛說謊的小男孩』,真是太棒了!」

台灣參與這項交流活動的藝術家誽鄔.昂艿.卡阿妃雅( Nau . Angai . kaavian ),帶著孩子們透過藤編與線材編織的技法,透過裝置作品以那瑪夏聖山「藤苞山」為主題,呈現獵人從山到河流的冒險路徑,以及與野犬的共存關係將不同的文化時間性擺在 HUMA 的空間。

藝術家米類.瑪法琉( Milay Mavaliw )帶領孩子們從台灣原住民 16 族群的圖騰中,透過繪畫技巧、設計運用,融合野犬神話傳說,完成繪畫作品,並邀請孩子們詮釋自己的作品。

阿儒瓦苡.篙瑪竿( Aluaiy Kaumakan )帶領孩子們從認識植物、製作自然顏料到學習布料拓印技巧,呈現「深山裡野犬路徑拓印」。邱雅茹( Ismahasan Aping )帶領孩子們從翻土、整土到多媒材編織共作,結合蔓延植物觀察生命的路徑和變化,呈現「重生」。

此外,策展人彼勇指導各組成員為作品命名、進行空間規劃與書寫作品理念,在那瑪夏國中 HUMA 園地進行微型策展。 HUMA 為布農族語,意指族人農忙的場域,透過這項活動,在那瑪夏國中師生和藝術家群共同努力下,在校園內打造一處文化空間。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