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台南舊城水文-枋溪
走進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3巷,供奉觀世音菩薩及清水祖師的清水寺就在眼前,寺前路面卻有多片黑色水溝蓋,和幽靜巷道景緻極不協調,多數人不知水溝下流水就是舊城區的枋溪。
枋溪發源於台南市舊城區的溝仔底,在銀同祖廟附近匯合後北流到清水寺前,越過太平境基督教會,經吳園池塘,在今日的遠東百貨前注入德慶溪。
1752 年、 1807 年的台灣縣志記載,枋溪向北流至台灣府城中心,若要往來城市的東西半部,必須橫渡枋溪上的枋橋,所在街道因而稱為枋頭橋街,是 18 世紀及 19 世紀台灣府城的交通樞紐之一。
枋溪流經之處地勢較低,低窪地帶被稱為溝仔底,後來專指鷲嶺東邊低窪的河段(今天的湯德章紀念公園東邊河段及太平境基督教會後方河段)。日治時期以來,這些河段逐漸改為涵箱暗渠,隱身在地表之下成為巷道。
因此對當下土生土長的府城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一輩,枋溪似乎從沒存在過,地表街道隨著歲月流逝而不斷改變,當地人根本不知道住家前路面下還有一條小溪流,城市的喧囂,已讓傳進人們耳中的清徹溪水聲消逝無蹤。
不過,枋溪還是被發現了,無意間但有趣,原來 2017 年 11 月,清水寺前水泥加蓋路面下陷,工務單位挖開路面,露出枋溪兩旁砌著紅磚的岸壁,枋溪重現世人眼前,也讓管理這個區塊的中西區公所興起拍攝紀錄片及重繪枋溪地圖的念頭,同時引發人們對舊城區地下水文的好奇和討論。
中西區公所將想像付諸實行, 2018 年拍攝紀錄片, 2019 年舉辦系列活動,今年 10 月發表浮世繪風格的枋溪地圖,以空中俯瞰角度,將作為主角的枋溪超廣角延伸,呈現枋溪流域的地理位置、附近特色景點及店家。
此外,這幅枋溪地圖也可眺望台灣西邊海岸,讓人一窺府城水文脈絡,觀察路旁溝渠內的潺潺水流及特殊地景、地勢落差、防水閘門等歷史空間的演變。
可惜的是在相關單位考量下,清水寺前露出白色路面的這一段枋溪流域,以極為突兀的黑色水溝蓋,掩蓋了枋溪的河面,即使是熟知枋溪的府城人,想看到枋溪溪流,也只能透過水溝蓋上的細孔,瞇著眼用力凝視似有似無的溪水,在刺激想像空間的啟發上,也算是有點作用。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