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研院領先全球 發表Omicron次世代疫苗

照片人物與新聞內容無關。圖片來源:中央社

對抗 COVID-19 變異株,中央研究院近日領先全球,以 Omicron 變異株為標的,發表 4 種 mRNA 次世代疫苗,其中 Omicron 疫苗能有效對抗 Omicron 變異株,預計 2 月投期刊審查。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指出,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在 2020 年影響台灣,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決定組織團隊開發 mRNA 疫苗技術,盼建立技術因應未來防疫不時之需,並開發新智財權、開發 mRNA 新適應症,包含癌症疫苗、其他傳染性疾病等。

陶秘華說,世界衛生組織( WHO )去年 11 月 26 日宣布 Omicron 為新的重大變種病毒株,中研院 12 月隨即決定以 Omicron 變異株為標的,測試中研院團隊在應付未來的緊急疫情時開發疫苗的能力及速度,研究團隊後來也在 2 週內完成模板製作、1 週內完成 mRNA 疫苗製作。

研究團隊後續製作 4 種 mRNA 疫苗模型,包含原始武漢株、 Delta 株、 Omicron 株以及混合了 Delta 株與 Omicron 株的混合變種株,並經過偽病毒測試中和抗體,結果顯示,原始武漢株疫苗對 4 種病毒中和性抗體都有效,但對 Omicron 變異株僅有武漢株的 1/ 13 。

不過,若是 Omicron 株疫苗,對 Omicron 變異株的中和性抗體,則比原始武漢株高出 37 倍,但對其他病毒株則是幾乎無效。

陶秘華說,研究團隊後續也將這 4 種疫苗做為追加劑,注射到 1 年前已接種 2 劑原始武漢株疫苗的小鼠上,結果顯示,4 種研發的疫苗對 4 種病毒株都能產生廣效抗體,只是程度略有不同,且也都會產生 T 細胞免疫。

陶秘華表示,當初其實沒有預期可以搶先全球發表,因此後來就加速論文撰寫,1 月 31 日先將第一版發表在 bioRxiv ,後續也完成實驗資料補充,預計 2 月中投稿到正式期刊,經同儕審查後就會正式發表論文。

不過,陶秘華強調,藥物從研究到生產過程其實很冗長,從實驗室、生產製造到臨床試驗都有不同階段任務,目前中研院研發的疫苗是在實驗室階段,後續要進入生產製造必須有合格原物料、藥物安定性測試、藥理及藥效分析等,才能進入臨床試驗。

陶秘華說,這項技術不只可用在 COVID-19 疫苗,包含癌症、禽流感、茲卡病毒、過敏病、基因治療等都有可能運用到這個技術來做產品開發。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