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天舉行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認為,強制社區治療應由司法單位做第三方裁定,由公務預算支應而非健保。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滕西華建議,強制治療可採事前同意原則。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在公聽會回應,各界對強制住院治療、經費來源是健保或公務預算等意見較多,衛福部會參酌衡量,並與司法院討論;最重要的是社會支持方案,盼未來成立心理衛生社工、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加強培育非政府組織 NGO ,才能走往正向循環。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舉行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邀請政府官員、相關專家學者、團體代表、病友與會。由於衛福部高度關注修法,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天也全程出席聆聽。
蔡長哲指出,法官裁定的效力高於審查會,病人與警方較容易配合,但政院版仍明定強制社區治療由審查會審議,這作法恐怕與提升強制社區治療、補足社區精神醫療的政策背道而馳。
蔡長哲指出,精神醫學會認為強制社區治療應回歸法官保留原則,並參照國外立法,由司法單位做第三方裁定,衡平病人自主與醫療需求,並逐步形成專業的精神衛生法庭。
蔡長哲也提到,現行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緊急安置費用由公務預算支付,政院版草案改為由健保支付,但強制住院等措施是國家強迫人民治療,包括監護處分、禁戒處分、傳染病強制隔離等都是公務預算支付,呼籲應維持現行公務預算支付。
滕西華指出,即便政府將資源挹注精神病人的社區支持,但社會的污名化才是關鍵。
滕西華建議,強制治療的調整措施可採納病人自主權益法的事前同意,比照國外作法,在精神病人清醒時簽署同意書,若病情嚴重到某個程度願意接受強制治療。
台灣失序者聯盟秘書長李昀表示,自己就是精神障礙者,反對沒有與病人充分討論就決定的精神衛生法草案,他們的生活將被這部法律限制,卻沒有人在乎他們怎麼生活,「大家只想處理那個帶有問題的人,但我們不是問題,我們是受苦的人」。
李昀提到,許多人認為把精神病人關起來好好管束就好,但他很多朋友「寧願死在路邊都不要住院」,因為醫院讓人痛苦。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