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逐漸回暖,外來種害蟲荔枝椿象進入交配產卵期,最常見於龍眼樹、台灣欒樹,花蓮縣已有荔枝椿象現蹤,縣府呼籲農友儘早進行防治工作,修剪過密枝條,使用植物皂素噴灑蟲體。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今天發布新聞資料指出,「荔枝椿象」主要寄主為無患子科植物,常見於龍眼樹和台灣欒樹,每年 3 月至 5 月為產卵高峰期,可在寄主植物葉發現 14 顆綠色或黃色的卵粒聚集成堆,有時也會在窗簾、牆壁、衣物及盆栽等處發現荔枝椿象的卵粒。
農業處指出,蟲卵約 10 至 14 天轉成紅色後孵化出若蟲,隨著成長體色會從紅色逐漸轉變為紅色黝黑具白條紋形態,成蟲體形呈現盾形黃褐色,胸腹部會披有白色蠟粉。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已接獲 1 例通報,位於花蓮市國風國中附近,往年通報地點多為鄰近居家附近空地的荔枝樹或台灣欒樹,包括花蓮文創園區、吉安鄉中原路等地。
周黃得榮指出,因花蓮專門種植荔枝面積不多,多為居家零星種植,往年通報多以居家鄰近環境受影響鄰居通報居多。
周黃得榮表示,雖目前通報案件不多,不過氣溫逐漸回升,荔枝椿象開始進入交配期,適逢龍眼開花期,為避免誤傷蜜蜂等授粉昆蟲,不建議使用化學農藥,改以釋放平腹小蜂寄生椿象卵進行生物防治。
周黃得榮指出,對於荔枝椿象的若蟲期,則可以用植物皂素進行非化學農藥防治;台灣欒樹上的荔枝椿象,約在 4 月至 6 月間出現在嫩枝條上吸汁或交配,因此修剪及防治重點應在樹冠最外層及矮側枝或萌蘗,防治工作建議在 9 月的花期前執行完。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指出,一般民眾在居家環境發現荔枝椿象時,應避免接觸及驚擾,若接觸皮膚或眼部,應立即以清水沖洗後儘速就醫診治,若有防治問題,可洽詢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或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