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1日啟動,後續發展備受矚目。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近日告訴中央社,倡議首場會議將於 27 日當週在華府舉行,台灣的目標是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
他進一步說明,這裡指的不是「自由貿易協定」( FTA ); FTA 涉及關稅談判,而美國政府目前未獲國會相關授權,任何國家試圖與美國就關稅減免等議題達成協議,都難免事倍功半。
至於對台美貿易協定的期待,鄧振中說,簽定時程不好掌握,但台灣有明確目標和決心。他指出,任何國家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都不容易,因為美國市場「比較開放」,因此對他國市場的開放程度有較高要求。
作為催生台美貿易協定的重要架構,鄧振中說,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確實比「印太經濟架構」( IPEF )具體很多,「要談什麼很清楚」。儘管如此,他重申,台灣依然會爭取加入 IPEF 。
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將就 11 個議題進行談判:貿易便捷化、法規訂定原則、農業、反貪污、協助中小企業貿易、掌握數位貿易所帶來的利益、推廣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支持環境及氣候行動、標準、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及做法。
鄧振中說, 27 日當週與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在華府舉行貿易倡議首場會談,對方由誰與會尚未定案,最重要的是「已啟動的倡議不是掛在牆上就好,而是要做出來」。
這是否意味台美雙方已準備進入實質談判階段?鄧振中說,「還沒有」。
他說,「大家還有很多事要做」,台灣仍需要一些時間準備,美國政府也必須先徵詢各領域企業意見,美方相關諮詢程序研判大約7月中才會有結果。
鄧振中指出,會談將聚焦「如何談」貿易倡議的 11 項議題;既然倡議要落實才有意義,如何確保各項議題未來能獲具體、有效的討論,是雙方必須先議定的重要事項。
疫情、戰爭等重大國際事件顯著改變了全球安全局勢與經貿格局。鄧振中認為,台灣的國際經貿活動空間將日益擴大、獲邀參與國際議題討論的機率也將上升。
他指出,對台灣有利的國際因素包括疫情讓更多國家瞭解台灣在半導體等供應鏈的重要性,以及台灣透過解決美國豬肉、日本福島5縣食品進口等議題,展現遵守國際規範、擴大參與國際經貿活動的決心。
至於中國在台灣對外貿易和投資結構的占比是否可能降低,鄧振中說,政府將持續強化、建立與各國的經貿關係架構,這將有助企業到其他國家布局,自然就會有減少對中貿易投資占比的效果。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