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6 月 18 日,身兼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至金門為民眾黨服務處揭牌。柯文哲表示,金門是解決兩岸紛爭很好的示範地點,並說如果這裡可以處理好,才有辦法去處理兩岸。隨後加碼主張興建金廈大橋,「做一條橋,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
柯文哲後續又補充,所謂的好處像是,金門可以蓋一間好的醫院吸引廈門人來看病,解決金門的醫療問題;金門人出國也可以直接從廈門機場進出,不用繞到台灣本島。
柯文哲提的「好處」合理嗎?
廈門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21 年地區 GDP 約 7000 億元人民幣,居福建省第 3 位,人口 528 萬人。經濟產業以面板、物流及金融服務業為主。相較於金門,廈門無論在經濟體還是人口數上,都具有壓倒性優勢。所以我們不禁想問柯文哲,純粹以經濟上利益考量,資金充足、市場廣大的廈門,如果有急切的醫療需求,為什麼不直接在當地蓋一間大醫院,讓其所在地直接貼近市場就好了,何必繞一大圈到金門看病?另外,到底是金門的醫院還是廈門的醫院較有本錢用高薪聘請頂尖的醫師,達到「好」醫院的標準?曾在「四大皆空」的醫療體系的柯文哲,不需要多講本該知道答案。除了在金門蓋醫院帶動金門經濟是根本不可行的方案,另一層面,台灣醫療制度帶有濃厚的社會福利內涵,用醫療打造經濟,反而會造成台灣人的醫療資源有一部分用在廈門人身上,並且為了「經濟」而攬客,金門的醫療服務還變形成為廈門人量身訂做,如此極為荒謬的狀態。
當金門與廈門開啟更無阻礙的貿易通道,就好比小國與大國間的貿易一般,大國會是商品價格的制定者,而小三通促使人員的移動便捷,更會帶動金門人流往資源更豐富、薪資較優渥的廈門工作。最後會呈現一種情況,金門的年輕人或較有技術能力的專業人士,通通跑往廈門工作,在廈門消費,在廈門繳稅,只有領高粱酒或投票的時候才會回金門,直接掏空金門已經很缺乏的勞動力。至於金門當地所有民生物資、水源與電力,因為與廈門間無貿易及物流障礙,台灣本島的商品價格缺乏競爭力逐漸淘汰,中國商品全方位的滲透加深對中國的仰賴,生活型態逐漸受到廈門強勢經貿的同化,甚至連文化也趨於同質性,最終成為廈門的衛星城市。
難道這就是柯文哲想像中的金門嗎?做一條橋,是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還是中國的呢?
小三通的由來有其歷史背景,簡單說,是 2000 年全球化掀起在中國加入 WTO 後的中國投資熱、中國製造浪潮,過去台灣與中國長期不相往來,台灣為了適應潮流,選擇以金馬作為與中國通商、通航和通郵的濫觴。先在小地區範圍試辦,再將成功的經驗累積轉為後續擴大適用的參考。但在台灣與中國開啟直航之後,兩國人貨流通程度大幅成長,非 2000 年初期所能比擬,小三通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回歸到區域性的民生物流及觀光性質等次目標為主,最初推動的目的已不復存在。
因此,柯文哲反駁,他提出金廈大橋可使小三通更有效率,是建立在蔡英文於陸委會任內推動政策的基礎上,此話是無視於脈絡,又不願探究其所以然的痴人誑語。甚可斷言,柯的言論其實是包藏禍心,用看似關心民生的經濟話術,掩蓋他的政治企圖。
中國福建省政府 2021 年頒布「關於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範區的意見」,廈金通橋就是其中一項重點,過去也在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俗稱「習五條」出現過——「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
看到這邊是否發現了什麼,習近平所謂的和平統一基礎就是將金馬與福建在經貿上緊緊綑綁,作為實現目標的第一步。
然而柯文哲的「金廈大橋」,儼然是通往習近平的「中國夢」最重要的基礎硬體設施,陸運直接突破海象的不便性,讓人與物能一天 24 小時兩地之間暢通無阻,加速統戰進程。
過去柯文哲講到雙子星案 就抱怨投審會審太慢,補正文件不一次講清楚,害南海投控一補再補;談國家認同,就說過去所謂的第三勢力崛起,如新黨、親民黨、台聯黨直到時代力量,「他們都在統獨這條線上犯了錯,就是去跟人家競爭」;談美中貿易戰 說,中國經濟實力在變強,禁得起打消耗戰,所以會評估在承受得起的狀態下,持續將台灣邊陲化。這些言論有個共通點:視台灣國安於無物;中國很強,我們不要激怒他,學會跟他們做生意就好。即便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就在眼前,歐盟國家對俄羅斯姑息付出的成本殷鑑不遠,柯文哲依舊故我,依然敵我不分,選擇與獨裁政權站在同一邊,妄想左右逢源還能從敵國手中榨取一點利益。這種樂於與魔鬼交易的政客及其政黨,應以台灣的自由和民主制度,及早將他們遺棄在歷史的垃圾堆。
原文出自台灣基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