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今天與民團進行住宅政策座談會,提出4年讓台北市社宅達到5.7萬戶目標,代表有1.1萬戶須從找地開始努力,而租金將調整為量能付費原則。
陳時中下午前往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舉行社會住宅政策座談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OURs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會前向媒體表示,已向各主要參選人發出邀請,預計在 10 月下旬舉行記者會公布各參選人社宅主張的評比。
彭揚凱說,日前已與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進行交流,正等候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團隊回覆;陳時中很客氣,主動到聯盟辦公室拜訪,將當面向陳時中提出訴求,並針對細節討論。
座談開始後,陳時中致詞表示,建立長久社宅政策是必要的,他的目標是若卸任時台北已有5.7萬戶社宅,包含4萬戶由政府興建及1.7萬戶包租代管,先把量講清楚以展現決心,過程盡量努力。
陳時中說明,台北市目前共約有1.1萬戶已完工社宅,近 9000 戶正在興建,還有 9000 戶規劃中,另外1.1萬戶須從找地開始努力;包租代管則要每年將新增 2500 戶。
陳時中指出,付費方式傾向採以人為本的量能付費原則,看需要的人有多少能力,差額由政府負擔,否則光是劃出政策大餅卻無法照顧到民眾,這個政策就無用。
彭揚凱建議,除了政府積極興建外,還可以比照美國紐約等大都市,強制要求透過都市開發獲利的建商回饋社宅,台北市房地產價格高,相對有能力做出行動,能更快速達到5.7萬戶的目標。
彭揚凱進一步表示,未來可能面臨到中央、地方蓋的社宅管理規則不同,台北市應與中央協調,由接地氣、可反映民意的地方政府統一管理;住社宅的方式應從現行抽籤制改為輪候制,讓當權者看到有這麼多人正在等候,自然形成民意壓力,促使政府繼續興建社宅。
陳時中回應,輪候制的確有好處,快排到的民眾可以預先準備,且民代也不會阻擋預算,但細節需要再討論,包含透過自治條例或入法產生拘束力,且以公平性而言爭議性很大,優先條件須列很清楚。
至於要求建商回饋社宅,陳時中說,台北市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地不足,將來應修法限制政府,若非特殊情形,否則不應再賣地了,財源有其它方式可以獲得。
陳時中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蓋社宅困難,但不能不做,現在訂定目標不只是約束自己,也是讓議會明白他的決心,這樣才有可能性,將來已有規劃的 9000 戶要趕快進行,並積極替剩下1.1萬戶覓地。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